最近有个刚刚开始研究股票的朋友跟我聊天,提到了他最近的一个小经历。
他说,他前一阵子看好了一支股票,并且在临近收盘时重仓入手。接下来两天就盈利了6%+。他的心情还是比较愉快的。但这个6%+却是开仓后的最大盈利记录。股票的价格随后开始下滑。他跟我说,他原计划在建仓成本线要出一半或全出掉的。但当价格到了成本线的时候,他竟然加了一次仓。他跟我说,他觉得自己没有管理好自己。
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交易行为上有问题了。那么接下来会怎么样呢?由于仓位很重,后面为了避免一错再错,最好的办法其实是通过止损来控制风险(由于本身已经是重仓操作,还再次加仓,最理性的方式就是离场)。
问题的关键还不是他能不能执行这步操作。问题在于如果他真的止损离场了,那么后面行情的走势会给他的心理造成哪些影响。
如果他执行了止损操作,随后价格继续下跌,那么他一定会心情坦然。因为,他的行为避免了风险的继续扩大。但如果价格在他止损后没多久就开始上涨了呢?不用我说,大家应该都有亲身体会吧!
提到这事儿,我想起了多年前一个同事跟我聊的一个故事。
~~~~~~~~~~
那位同事跟我说,当年他还很年轻的时候,跟他的女朋友一起炒股。由于当时股市行情不错,而且他们上班的公司也有点问题。于是两人决定职业在家炒股(别笑!)。
他说,有一天他女朋友持有的一支股票持续下滑,表现非常不好。于是她做出了决定,并在中午收盘前止损离场。但下午开盘后,那只股票直接封住了涨停!
他说,他女朋友当时面无表情的站起来,走到窗边。他跟了过去。然后,他女朋友转头直接扑到他身上,放声大哭。
那天之后,他们两个决定出去找工作。几经辗转之后,他才成为了我的同事。我才能有幸听到他讲这么一段故事。
无独有偶的是,最近群里有人转发了一个美女的视频,也是类似的事情。
~~~~~~~~~~
好的标题可以获得更多的推荐及关注者
群友转发的这个视频,我觉得,跟我这次要聊的主题很接近。就给大家看看。
对于视频中的播主哭诉的行为,我不予置评哈。
唯一要评的就是,这妹子长得还不错(o´・ェ・`o)
====================
故事就聊这几个吧。
可能女性朋友更感性化,会通过大哭的形式来宣泄情绪。但是,广大的男性朋友可能都不太会“大哭”这个技能。估计也就是借酒浇愁,愁更烦吧。
人生能活多少年?一辈子该有多少烦?漂泊走过地北天南,才知道抽刀断水,水更欢!
人生能活多少年?一辈子该有多少难?心中无有天高地宽,才知道借酒浇愁,愁更烦!
每一位交易者在交易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比如:
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不止损狂亏,一止损价格就反转。
不买,价格就涨不停,买了,价格马上就跌不停。
观望时,怕价格起飞;开仓后,怕价格反转;获利后,怕利润回吐;离场后,怕价格延续。
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位交易者都遇到过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让我们的精神备受折磨。
于是,很多人开始了寻找“圣杯”之旅。希望通过借助某种(基本面的、技术面的、高人的等等)方法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因为这些问题,会给我们的精神带来巨大的压力,让我们的情绪总是处于无法平静的状态。
如果能够完美的应对行情走势了,那么心灵自然就不会有冲击了。
但是,金融帝国曾经说过,交易者的利润从哪里来?答案是,交易者的利润从心灵折磨中来。
为什么?
~~~~~~~~~~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德州扑克的高手,在金融帝国的论坛上发表了一篇高论。那篇文章将风险进行了分层。可以简称为风险分层理论:
第一层风险——系统性风险。由于这位德州高手给这层风险起的名字与我们在金融系统上的“系统性风险”同名,但实质并不一样。我总结了一下他的意思后,更愿意叫这层风险为“游戏规则风险”。
简单说,就是一个具有博弈性质的游戏规则(德州扑克、麻将、期货、股票等等),参与的各方都有盈利的可能性,同样,所有的参与方也都有亏损的可能性。说直白点,就是这个游戏是有可能赢有可能输的,它才会有人玩。如果某个游戏,你参与的结果是必然会输(一丁点赢的可能性都没有),那你还玩吗?
博弈的核心就在于不确定性上。这是游戏规则在设计的时候就定下的。这是无法撼动的。除非发现了规则上的漏洞。
第二层风险——人为主观性风险。我理解就是游戏参与者的“情绪风险”。
上文中提到的故事就是触发了情绪风险的例子。只不过,这些情绪风险还没有失控。如果,一时心态失衡,最后很可能做出极不理性的决策。那么风险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第三层风险——策略型风险。提到“策略”二字,我们在金融交易上都会联想到具体的交易规则。为了避免理解歧义,我管这层风险叫做“博弈风险”。
文章的作者提到:
策略性风险(我改称为“博弈风险”)并不存在干多少次就一定会成功多少次,或失败多少次的统计模型,因为它严重的技巧化与因人而异化。
简单说,就是那些德州高手们,通过各种表演,给对手施加压力。诱使对手犯错。
《孙子兵法》中曾经提到过类似的行为,即: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其中的“怒而挠之,卑而骄之”就是通过让对手情绪失控达到目的的方式。这在军事上很常见。在金融市场上也不新鲜。目的就是刺激对手犯错。怎么刺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对方情绪失控(古代的讨敌骂阵,就是一种直接的方式)。
~~~~~~~~~~
可以说,博弈风险本身的目的就是要刺激对手出错。而挑扰对手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对手情绪失控。进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然后,再利用对手的决策失误,来击倒对手。
虽然,我们不能像德州扑克选手那样,直接去看到对手的“表演”;也不能像古代大将那样,统兵百万,去应对敌军大将的“运筹帷幄”。
但在金融市场上,我们一样会被眼前的价格走势“迷了心智”。本文开头的那些故事,我们做过交易的人都感同身受,因为都经历过。
上面说的这些就是,让我们每一位交易者都认清——在金融交易的市场上,作为博弈的参与者,我们的情绪波动无法规避!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
第一,提高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百度百科
当我们意识到,交易这个“游戏规则”本身就是为了各种可能性而设计并存在的。那么我们就不会再为了寻找绝对确定性而瞎耽误工夫。
进而我们能够意识到,人性对“确定性”的向往与没有绝对确定性的“游戏规则”之间,必然会产生痛苦的感受。而这种痛苦,将会诱发我们的情绪失控。在情绪失控时,我们可能会做出让我们后悔不已的事情。
如果,情绪问题无法避免,那么我们就应该接纳这种现象,而不是想办法去完全回避它。
第二,情绪管理。
在我们意识到,情绪问题不能回避之后。我们就不会选择那些骗人的观点了(比如那些售卖绝对可以赚钱的交易系统的方法就是,经常贴出赚钱的信号却对亏损的信号只字不提)。
我们知道,一定会有某些因素刺激我们,让我们产生负面的情绪(博弈风险)。负面情绪对我们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那么我们就必须制定一些规则。并用它们来约束我们的行为。让我们在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能够不去做出错误的决策。
这也是,第二点我为什么叫“情绪管理”而不是“情绪控制”的原因。如果,只是想通过纪律去控制,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徒劳的。只有在提高了认知之后,在认知的基础上理解了负面情绪的危害,并且理解了情绪管理规则的意义之后,才能够更好的去约束我们的行为。
不至于让我们因为负面情绪而做出让我们后悔的决策。至少,只让负面情绪停留在情绪这个阶段,而不进展到行为这个阶段(这一点刘邦做的就堪称典范,该骂街骂街,该封王封王)。
第三,借助工具。
比如,交易系统。用绝对的操作规则去应对不确定的市场,是避免情绪失控发展为行为失控的最佳方法。
无论我们的情绪有多差,只要每一步操作都根据既定的规则去执行,就不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即使情况很糟,但它不会瞬间转变为最糟。
亏损的时候,谁的情绪都不会好。但这种坏情绪不会对我们的交易行为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它只不过是一种情绪而已。
在有交易系统的基础之上,就是程序化执行。
程序化执行是我们应对情绪化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但同样,我们必须要提高认知。因为,程序化不过是交易行为。如果,我们没有对情绪问题有深刻的认知,我们同样可能去影响程序化的执行。也就是说,如果认知不到位,最后仍然会让情绪化问题衍生为行为问题。
所以,借助工具是好的方法。但它们都是以对情绪认知为“地基”的“上层建筑”。
这一点,不可不察!
最后,一些训练。
管理好情绪离不开训练。
我们从小到大,要想掌握任何能力都离不开训练。
指望一下子就能提高认知,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不切实际的。
在我们提高认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去训练我们管理情绪的能力。
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去帮助管理我们的情绪。比如那个发脾气前,先数6个数的方法就不错。
须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要做的不是让我们没有情绪,那是徒劳的。我们要做的是通过一些方法,去训练我们不因坏情绪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进而避免错误的行为和严重的后果出现。
====================
最后,补充一句,并不是只有这些坏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过分的乐观、高兴同样是情绪。同样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
不可不察!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