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
关注孩子的情感力量
从孩子中心式教养向家长中心式教养转变
家长情绪定下来
学习专区建起来
家庭运动动起来:运动可以改善心理状态,让人更加灵动,更加顺和,身体心理处于舒展状态
家庭活动搞起来:跟家人的链接,是在打造孩子的情感力量
番茄钟表用起来:每学25分钟休息5分钟
家长情绪爆发点在早晨
莫名其妙的情绪是孩子心里的生长疼
家庭就是土壤
威严而有慈,畏惧而生孝
家长把握自己情绪和回应
跟妈妈的关系,会影响自己跟自己的关系。
孩子有情绪问题,需要妈妈调整与孩子的关系(叛逆、玩手机)
同性父母的榜样,异性父母的欣赏
青春期更加关注自我心理的成长
青春期的孩子是在心理世界里建构一个自己的物理世界(在修炼)
青春期出现问题是“修炼”时总被打扰,这是青春期的假性的问题,是成长性的问题。
6岁以前生理护法:健康、营养
6岁—12岁行为护法:属于行为自我发展期,多关注孩子的行为,为孩子创造宽松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多体验多感受。
12岁—18岁以后心理护法:青春期孩子在打造心理自我发展,替孩子守护大门,让孩子闭关修炼。建议孩子与家长一起去做点什么, 切记不要强迫,打造一个心理强大的孩子。少打扰,多尊重,可以给建议,但是他不一定用。
18岁以后:是主人格形成的时期,要把孩子推出去,一只脚在学校,一只脚在社会。
17岁孩子没有目标:
目标设定,动机检索,勇气提升
动力(是内在动机,外在目标,直面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的问题)
内在有动力,外在有目标,中间有自己
小学是看世界的年龄,组成了孩子对世界的认知。
初中是价值感的建立,我行还是不行。
初中的孩子特别喜欢当观众(评价老师,评价同学),初中的孩子适合当观众,因为他要从自己的内心里把这个世界看明白。
青春期孩子关注自己的形象:如果孩子想染头发,家长(学校允许吗,想不想上学,想,那得到暑假染)
看到行为背后的机理
青春期中晚期,就把头发撩开了(之前把头发遮挡着额头),他要与世界链接
冲动型~反应快,错误低
分析型~想明白,做行为,后劲足
催,就是直接粗暴的打断,是在内耗孩子的专注力,会让孩子注意力、记忆力、大脑发育会问题,越催对孩子内耗越大,不催,把潜能等于优秀表现。家长催孩子更多是在自我缓解,催等于摧。
让爸爸关注孩子的作业问题,因为妈妈关注的话,孩子会有很多情感的诉求。
比如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跟爸爸没有那么多情感纠葛,孩子跟妈妈会有更多的情感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