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需要正确的引导方法。
1.能不能逼出来,你心里还没点数么
在当代父母还是为人子女的时候,总会有一部分人,是在父母的棍棒之下,或者碎碎念之中长大的。
主题无非就是——自觉点,好好学习。
但你扪心自问,父母们的做法,对那时候的你,起作用了吗?
到底是被父母醍醐灌顶,从此奋发图强的多,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堆在书桌前,时不时偷看一眼包着书皮的漫画书的多?
我在那时候就是后者,不仅想办法包装我的闲书,而且还会估算母上大人回家的时间,提前20分钟关上电视,就是怕电视过热,烫着她老人家的手-0-
没错,我就是老师说的那种,智商挂墙上二斤高高的,可就是不用在学习上的那种人……
简.尼尔森曾在《正面管教》中提到,被严厉管教或者惩罚的孩子,会有4R反应,分别是愤恨(Resentment)、报复(Revenge)、反叛(Rebellion)和退缩(Retreat)。
如果你是被父母教育「上大学就不管你了」的人,大学时候的「娱乐至死」行为,就是对之前父母严管的「报复」。
如果你像我一样,偷偷摸摸、极其狡猾地玩,也是「退缩」的表现之一。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父母的严格教育是有用的,就像前两天我同事说,感觉小时候父母打自己,也成功让自己上了个好大学。
其实吧,人不仅有「行为合理化」的心理,也是有「过去合理化」的心理。
说白了,就是如果现在过得还可以,他会把过去经历的一切,都会默认为是好的、对自己有利的。
这可不是我瞎掰,因为我当时就问了我同事一个问题,把我同事问倒了。我问的是——
「那你觉得,你父母打过你之后,你学习是因为喜欢,还是因为迫于父母武力值威胁?」
所以,成绩也许能逼出来,但「自律」,逼不出来。
2.所谓「顺其自然」,就等于溺爱
前几年,快乐教育的观念在社会上大大流行,父母分成了两大类——
一类是完全放羊的,但凡问他如何教育孩子,他就会说「顺其自然,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显得自己是个开明的孩儿爸妈。
另外一类是抖机灵的,嘴上说快乐最重要,宽慰别人一套一套的,轮到自己孩子,就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一拴缰,往孩子头上一套-0-
且不说那些抖机灵的,难道放羊的父母是觉得,等孩子长大了,社会上就有许多双黄连等着他吃吗?
孤舟蓑笠翁,没事别跟风,如果真的对孩子放了羊,那将来,孩子就真的要等着吃苦了。
3.「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