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唐朝的时候,游侠的风气盛行,这个游侠形成了一种社会的意识,思想意识。唐代西域交通发达,全国经济日益繁荣,逐步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达到了自汉朝以来的鼎盛时期。而在燕赵大地,自古多悲歌康慨的壮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受燕赵大地上侠客传统的影响,唐朝关西陇右一带多任侠的游侠儿。
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中讲道: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因而社会上形成了青少年喜欢练习武术剑,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候就受到这种文化思想的影响。“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十五好剑术;”“高冠配雄剑”;“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看来他一生都离不开剑。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李白的剑术是十分的高明的。
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侠的青少年们都你今天动地的大事,来获得社会的普遍赞誉,成为民众传颂的英雄人物。
于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本来写出了《侠客行》这样一首古风。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歌行体,乐府诗。
二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死的全是绿形象的描写了,这位大侠的服饰兵器和坐骑。吴钩是一把宝剑的名字。缦就是没有花纹的意思,缨是系帽子的带子。胡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曼胡缨就是北方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系帽带子。
通过这4句,因为骑着白马的大侠形象就栩栩如生了,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接下来的四句描写了大侠们的精湛武艺和成大事之后退出江湖的淡泊功利行藏。注意,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决非杀人如麻,千里无人迹的意思,不要误会我们的李太白大侠了,更莫要细思极恐。这两句是表示大侠们武艺高明,千里之内无人能挡。以上写的是大侠客们的外貌举止和高尚品德。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信陵就是信陵君。这里引出了三个人物。战国时期的战国4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和他的门客朱亥,候赢。其实朱亥只是一介屠夫;候赢也是一个看城门的门官。他们都受到了信陵君的礼遇,因感激而为信陵君所用。朱亥力气大,比较勇敢;候赢稍有智谋。信陵君与朱亥,侯赢结交,常席地并坐,膝盖上横放着宝剑,三人一块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叫人羡慕嫉妒恨啊),相交甚欢,幸何如之。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几杯酒入口,就爽快许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酒后眼花耳热意气风生,感动天地,气贯长虹。
后来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使都城邯郸的军民们大吃一惊。
这两位大侠真是千秋万古流芳的壮士呀,声名瞬间煊赫大梁城内。纵然死去而侠骨犹然留香,不愧为一世英豪。谁愿想像扬雄那样的儒生,白首著书,老死窗下呢?(嘿嘿,青春作赋,皓首穷经之辈,我等所不耻也。李白思想,见此一斑。)
三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此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游齐州时。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在以这任侠意识为背景而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