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陪女儿的同时阅读课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很多人应该都读过这本书了。尹建莉老师以自己教育女儿圆圆的历程为例说明了书中介绍诸多家庭教育理念,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书中的教育理念不止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更是合理且实用的学校教育理念。我对书中尹老师介绍的有关阅读和作业等等的想法有着深深的共鸣。
尹老师在第二章《把学习当作轻松的事》中详细阐述了自己对孩子阅读和学习的看法,她说“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恰是这种“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才能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她鼓励孩子为了阅读而读,抛开各种功利的想法,还阅读本来的面貌,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读书,多读书。现在很多家长也明白要自己的孩子多读书,但是为了检查孩子的读书“效果”要求孩子记住书中写了些什么,甚至要求孩子利用书中的素材写读后感后者背诵作品中的“文字优美的段落”,然而,我们忘记了孩子也有选择美的能力,如果这些段落真的打动了孩子,他自然回去模仿和记忆,如果“优美段落”是你家长或者“专家”选的,它未必真的能打动孩子,刻意的模仿和记忆也只能看到短暂的效果,在看今年的中国诗词大会时我对此也是深有体会,台上百余位选手无一不是深爱着诗词的,我们从小学到高中也被“逼”着背诵了不少诗词,但是真正爱上诗词的并不多,等到我们不需要的时候就又丢掉了,而爱着的人自然会去记忆和背诵。
我们知道不是所有孩子天生就爱读书,那就不用读了吗?定然不是,从现在的各级考试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的重要性,不管是为了考试还是孩子以后的人生路,读书都是必不可少的,那对不爱读书的孩子怎么办呢?尹老师说“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很多家长,老师也不例外,为了鼓励孩子阅读就给孩子布置阅读任务,今天读多少,明天读多少,写多少字的感想,读书这样一件本是修身养性的事变成了一项不可推脱的“任务”,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大人做事情也喜欢被各种任务催促着命令着,很多时候只会徒增烦恼。
她建议我们放开手让孩子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书读起,让孩子先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孩子读的书可能“无用”但是久而久之孩子的阅读量和语感定然能得到提高,孩子的阅读深度也会逐渐提高。很多孩子不爱阅读有时候并不是真的不爱,而是我们大人的功利心让孩子不爱读书了。我的女儿格格自从她半岁开始我就一直坚持每天给她读书,坚持到现在每次睡觉前必须读书,而且现在自己会拿着书像模像样的讲出《猪八戒吃西瓜》和《神笔马良》两本书的大致内容,记得是谁曾经跟我说过孩子只有多听才能多说,听的越多积累就越多。所以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会让他受益终身。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尹老师在第四章《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对作业的看法也很受启发。她说到“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现在信息手段十分便利,家长对孩子的作业比孩子自己都清楚,很多家长十分“负责”的全程陪写作业,这个我一向也是不认同的,孩子的作业是孩子的,不是家长的,他已经有自己做作业、检查作业的能力了,为什么还需要家长全程陪同呢,说好听了是陪同,说不好听就是督工。你陪的时间越长,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的习惯就越长。在这一章里尹老师还说了一个“暴力”作业的问题——罚抄,这一项我作为老师读的有点不好意思,我们身边的老师哪个没有布置过暴力作业呢,我们成长过程中谁又没有经历过呢,然而,静思一下暴力作业真的能起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吗?写千余字检查就真的能让孩子痛定思痛了吗?几十遍的抄写真的能让孩子牢记心中这个知识点吗?我想不仅是尹老师和诸如我这样的尹老师的读者觉得未然吧,而我们作为老师的为什么依然要布置这些暴力作业呢,因为我们不知道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出我们心中的“恶气”。自从读了这一章以后,我觉得我的“恶气”少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何必要用这种两相伤害的方式呢?和孩子谈谈也可以“出气”,“出气”的同时还能了解一下孩子当时的心情,或是真的有情可原呢?或是你真的误会他了呢?
读完这本书还有一点让我很受启发,用心理学上的词是“共情”,这在心理咨询中常会提到,但是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相差数十年,已经有不知道几条代沟了,在我们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指导孩子时先换位一下,想想孩子会怎么想,换做你会怎么想,你当年遇到这种事会怎么想,我想经过这一轮的思考你的决定会更适合孩子。尹老师的各种教育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要强行的按照我们的想法教育孩子,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擦亮眼睛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兴趣,以孩子的优点和兴趣为依托引导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