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散文集《悲喜自渡》里,记载了一段经历。
他六岁那年,离开了故乡,离开了父母亲,到济南叔父那里上学。
那是他第一次离家到那么远的地方,从此以后,他便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尽管叔父一家人对他都很照顾,但对于一个只有六岁的小孩来说,也是有太多的苦涩在心里。
就像季羡林在文中说的:“我虽有娘,却似无娘,这痛苦我感受得极深。”
他经常躲进被窝里,偷偷地哭泣。然而,这还不是最让他难过的,最让他难过的是,后来的故乡变成了他乡,他极少再回去过。
其中有两次回故乡,一次是为父亲奔丧,一次是为母亲奔丧。
他的孤独也在一次次远离故乡中,显得格外凄凉。而这个过程中,他清楚地知道,没有人能够替他承受,只能靠自己熬过去。
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术研究上,以此来抚慰内心远离故乡,远离亲人的孤独感。
成长的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关,都是一路奔跑,一路跌倒;一路得到,又一路失去。
或许很多人,都曾在人群中,假装开心,笑容满面。却在四下无人时,撕下自己看似坚强的外表,露出最真实的脆弱,掩面哭泣。
在这悲喜交错的人生中,没有人是你的万能解药。
哪怕是时间,也不可能成为你最好的解药。
就像季羡林在书中传达给我们的信念:所有的悲欢离合,他人难悟,悲喜自渡。
所以,你要学会独自去面对那些人生难题,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你要做到,即使没有解药,也能够自我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