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合而时为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就创作提出的响亮口号, 他认为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吟诗赋歌都应该反映时事,为现实而作。其思想实质映射的就是一种目标导向。
何为“目标导向”?通过度娘搜索,我们发现这一概念并没有固化,而目前比较大众化的理解,目标导向就是一种管理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要达到任何一个目标,进入目标行为,都必须通过目标导向行为。
是的,既然目标甚至理想、梦想的实现都需要目标导向来助力,那么目标导向在通过人生成功道路上的效用数值到底有多大?我们怎样才能好好论证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答案呢?OK,让我们先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目标导向是成功路上的必需品吗?(必要性)
必需,即非此不可。如果一个人或组织没有目标导向行为,他(它)就一定不能实现目标了吗?非也,纵观大千世界,即便没有目标导向行为,很多人还是按部就班的成长入学、结婚生子、创业打拼,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一些组织没有目标导向,但它就是能在华夏大地扎根生长、开花结果。何故?目标导向实在不能如生命之源——水和空气那样挑起大梁,他的效用数值始终无法达到100%的唯一高度。
第二个问题:目标导向行为是成功路上可有可无的东西吗?
这个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问题看起来有些傻瓜,但却不能逾越非研究不可。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一个概念,我这里的所述的目标导向不包括一个人或组织为了获得某个即得私利而不择手段的做法,而是作为一种诱因、一种催化剂帮助人们更好更快地靠近目标,简而言之就是带着正确的目的去看问题、做事情。那具体怎样的数值能准确反映目标导向行为的效用呢?50%、75%或是90%?最近在阅读一本书名为《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毁灭你》,里面有两句形容目标的比喻特别形象——“对一首盲船来说,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没有方向,什么风都不是顺风”。笔者认为。如果单从从对获取外力的影响这一角度看,目标导向的的效用数值竟占比高达100%,没有目标导向的行为竟完全得不到任何助力。
这是有现实依据的,最近笔者单位正面临一次大的人事变革,很多同事便开始动脑筋了,是不是应该顺势而为,给自己换个岗位呢?同事小S这种想法特别强烈,于是她采取了走正步的方式——主动向人事负责同志、直接分管领导、直接分管领导的领导进行表达。也不知她是否因顾虑太多,采取了请教式表达的方式。
与人事负责同志的对话:
“某部长,最近听说公司有一次大的人事变革,您是这方面的专家,对我的情况也很了解,便想请您为我把把关,我是继续留任现职,还是换一个更妥”
“呃,你确实在目前的岗位待的时间太长了,建议你换一个岗位”
“那么,我到什么岗位合适呢”
“……”
估计这位人事领导内心是崩溃的,我和你关系有那么好吗?你去什么岗位合适与我有一毛钱关系?可能这位同事只是想间接的向相关部门透露一个想换岗的信号,但从最终效果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再看一下她与直接分管领导的对话:
“某主任,我在这个岗位已经待了10年,我想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轮个岗,我想听听您的建议”
“好呀,这个我支持,你换个其他什么岗位也比现在强”
同事S一脸懵逼,内心一万匹马在奔腾——原来在领导心里,自己的地位如此微薄,他似乎巴不得我早点离开。我就有点奇怪这美女的逻辑了,一个支持您选择的领导这么爽快地答应你的要求,你还有啥不满意的呢?你的目的不是就想让领导支持你换岗吗?
最后,再一起分析她与直接领导的领导的对话:
“XX总经理,冒昧找您是想向您汇报一下思想”
“好,你坐下说吧”
“是这样的,我在目前的职位上干了挺长一段时间了,最近公司不是有新谋划吗?我想问问我有没有变动岗位的可能?”
“每个人在选择职位时要注意结合自身优势,选择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是的,这点我赞同。我现在还年轻,想好好做事,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嗯,你想到去哪里呢?”
“呃……,这个……我还没考虑清楚,就想听听您的意见”
“你都没考虑好,找我说这个干嘛,考虑好了再来给我说”
……
从S和大领导的对话来看,她获取外力的想法彻底破灭,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那句“我还没考虑清楚”。
后来,我从侧面得知,S再次向大领导表达意向,说出了她的目标岗位,大领导只是回应了句“我知道了”
从S的经历来看,在获取外力这个角度,目标导向行为的效用值确实高达100。想通往成功道路,没有目标导向行为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以上其实就是我这篇文章想说的。如果你赞同,那么我的目的便达到了。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