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天气都很热,和和每次都玩得满头大汗,我让他喝点水,他一直摇头说,不要,不要。我把水杯盖子打开递到他面前,他仍然推开水杯摇着头说,不要,不要。
无奈,我就打开自己的水杯在他面前喝起来,每喝一口,我就会装作非常享受地样子,并发出,emmm~,然后又喝一口,emmm~。
他仔细看着我,于是我重复几遍以后,问他,和和想喝吗?他跟捣蒜一样一直点头,于是我拿出他的水杯给他,他也喝一口,然后,emmm~,就这样非常享受地喝了大半杯水。
和和最近进入非常固执和倔强的阶段,做什么事情只要他不愿意就会跟头牛似的,怎么说都不听,尝试了很多方法引导都没有用。
正好前两天看了一本书是关于蜥蜴脑法则的,有几个观点比较认同,于是我在想是否可以用在和和身上,结果发现果然奏效了。
那么这个方法是什么呢?
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改变行为,而不是改变态度。
我们大脑有两种思维方式,自动式思维系统和反射式思维系统,也就是无意识的思维方式和有意识的思维方式。而我们大部分的决定都是受到自动式思维系统, 也就是无意识思维方式决定的,俗称「蜥蜴脑」。
内在蜥蜴只关注人的行为,总是忽略行为背后的动机,所以说服者就应该以行为而非态度作为说服目标,因为行为往往比较容易改变。
我让和和喝水的时候,并没有告诉他多喝水有多好,因为我知道尽管我说了他也不会理会我的,所以我只有自己示范,让他觉得水是好喝的,以此来改变他的行为。
「行为才是王道」,只有在我表现出非常享受喝水的时候,和和才会接受我传递的信息,不会考虑我背后真正的动机,这就是内在蜥蜴脑的特性。而只有先改变了行为,才有可能改变他的态度,让他知道其实水还是好喝的,并且多喝水对身体是好的。
社会心理学有一种观点叫:「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研究发现,在行为和态度不一致时,人们一般会改变态度来适应行为的改变。
所以往往改变行为更能有效地改变态度。
运用这个方法还可以附加一些小技巧:
1. 改变环境
改变环境是最简单的改变行为的方法。
比如你喜欢吃苹果,不喜欢吃橘子,但是当你饿了,手边只有橘子的时候,你自然会选择吃橘子。
又比如孩子挑食不吃饭,我们可以在正餐用健康美味的饭菜喂饱他,期间不给吃零食,自然会改变他吃饭的行为习惯,慢慢地改变他的吃饭态度。
2. 示范
所有灵长目动物,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模仿。
我们有没有发现,当看见别人打哈欠我们也会跟着打哈欠,当看见别人挠头我们有时也会跟着挠头。
这并不是我们刻意模仿,而是我们的行为自发地和我们的同类保持一致。社会学家认为,他人的偏好会为我们的行为做出指导。
所以当我们想说服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示范是最好的方式。
只有我非常享受地示范给和和喝水,他才会自然而然被吸引而要求模仿喝水。
3. 增加目标的期待感来提升他们的实际体验。
我们的感官系统,包括触觉、视觉、味觉和嗅觉绝大多数的体验,都取决于对这些体验的期待。我们的眼睛往往都不「纯洁」,总是看到我们想让其看到的。
所以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多吃蔬菜,我们可以增加他对蔬菜的期待感,让他在享用蔬菜的时候有更多的乐趣和体验。比如我们想让孩子吃胡萝卜,我们可以跟他一起期待胡萝卜的口感和香味,孩子说不定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胡萝卜。
对于如何说服倔强娃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每天在家我们都会上演这种桥段,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但是,养孩子嘛,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试错中成长的,并且一直努力前行,但求有一个轻松的亲子关系,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