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对大学生的小额贷款。”这是今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七场教育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对近年备受舆论关注的“校园贷”乱象作出回应,并表示:“我们还要求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学生的教育,加强对学生金融知识的教育,加强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引导学生不要上当受骗。”
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校园贷乱象,给校园安全和学生合法权利造成了严重损害,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2016年4月,教育部和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学生资助信贷体系建设力度,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渠道畅通、手续便捷、利率合理的金融借贷服务,满足学生临时性需求”。
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一纸批文,使校园贷市场,陷入了突如其来的“空窗期”,通知规定“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银监会一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校园贷业务监管整治力度“堵歪门”,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正门”。一疏一堵,银行陆续进入。一些银行已经为重新杀入校园贷市场摩拳擦掌,除了上述被通报的四家机构和相应产品,包括建设银行(金蜜蜂校园快贷)、中国银行(中银E校园)、中国工商银行(工银E校园)等国有银行和一些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如:兴业银行旗下兴业消费金融:助学宝),还有一些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商均开始有所行动。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落地方式,银行系校园贷款产品均尽力表现出监管层所期望的低息和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