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9日,莫斯科红场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此时正值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极度恶化之时,从波罗的海到黑海,那些已经独立的前苏联卫星国更是对俄罗斯彰显武力深感焦虑。欧洲和美国媒体的报道也无疑加深了那些国家的焦虑和对抗的可能性。
《纽约时报》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俄罗斯对三月吞并克里米亚的欢庆毫不掩饰,进入广场的第一辆车上就飘扬着克里米亚的大旗。这一天,红场这个昔日冷战核心的上空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超过11000名官兵参加了阅兵式。在步兵方阵通过主席台后,S400防空导弹系统、白羊-M导弹系统、T-90A坦克等151套军事装备悉数亮相。69架图-95、图-160等俄军精锐武器飞越红场上空,以表明俄军的实力和意志。
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俄罗斯是在搞扩张。但是普京不管,克里米亚还是纳入了俄罗斯的版图,普京表现得非常强硬。他上午参加红场的阅兵,中午和国防部长就乘飞机到了克里米亚,并检阅了克里米亚的海军和空军。
这是普京在俄吞并克里米亚后首访该半岛。他强调,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是历史事实,而普京的历史性到访在乌克兰和西方看来无疑是又一次严重挑衅。这也让西方对普京此前呼吁乌克兰东南部亲俄势力推迟独立公投的示好更加怀疑。
当天,普京的演讲也无疑传递了最重要的信息,这是一个无坚不摧的爱国主义力量胜利的日子,是我们所有人深刻认识忠于祖国的意义和捍卫祖国利益重要性的日子。
普京在讲话中意味深长地强调爱国思想,赞扬俄罗斯军人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全场洋溢着一种强烈的民族激情。对此,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评论称,在乌克兰敏感的局势下阅兵,普京似乎在告诉国际社会,俄罗斯是胜利者,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正在回归。
奥地利《信使报》更加直白地认为,俄罗斯一再秀肌肉,展示武力,这似乎是在表明俄罗斯曾战胜纳粹德国,现在同样可以战胜欧洲。
这一次普京的阅兵,展示了他的决心:克里米亚,谁敢从我的手中夺回去,对不起,我要跟你兵戎相见了。
普京的这种狠话放出来了,同时他也做到了。
美国的飞机来侦查了,俄罗斯的苏-37马上过去,且和美国的飞机仅有6米的距离,最后把那国的侦察机赶走了。
对于此次事件,两国各执一词,据俄罗斯国防部表示,4月7日,俄罗斯防空执勤部门在波罗的海空域发现不明空中目标向俄边境地区移动,随即派出苏-27歼击机飞赴不明目标方向,在对方飞机关闭应答器的情况下,苏-27歼击机完成数次观察飞行,确定其为美国空军RC-135U侦察机。
在俄战机完成观察飞行后,美国侦察机改变航向,飞离俄罗斯边境地区,在此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危险情况。
然而,美国国防部发言人11日却表示,美国RC-135侦察机7日在波罗的海国际空域执行常规飞行任务时,遭俄战机以危险距离拦截,美方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该问题。
两国言论大相径庭。然而,不论言论孰真孰假,都证明着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是不容小觑的。
在参加红场阅兵之后,普京匆忙飞往兵营的地方,也就是黑海舰队的驻地塞瓦斯托波尔。这是俄罗斯历史上总统首次在阅兵日当天检阅海军部队。
这一次,普京已经同美国、西方国家彻底地撕破了脸面,领土的问题,没有什么好谈的,我就是要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南奥塞梯也一样,普京做给美国、北约看,做给周边的这些国家看,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普京就是要震慑周边,震慑世界。这就是俄罗斯,这就是普京。
在塞瓦斯托波尔,普京乘坐快艇对黑海舰队进行巡视,并向海军官兵表示祝贺,军港的扫雷艇、导弹舰和边防巡逻舰列队欢迎这位铁腕总统。随后是俄罗斯空军的飞行表演,70架飞机掠过克里米亚的上空,以宣示俄罗斯的主权。
这一次普京的历史性到访,在乌克兰和欧洲、美国看来,无疑是一次严重的挑衅。
普京精心操办的这场盛况空前的大阅兵,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议,各种嘈杂的声音应有尽有。从阅兵前的运筹和准备,到嘉宾的策略邀请,再到不惜代价的演练,最后到现场效果和国际舆论,都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看点。
在红场阅兵结束的短短两个月后,俄罗斯石油公司发布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蓝图,宣称在20年内将把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翻一倍。
可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宣布对俄罗斯进行第三轮经济制裁,目标直指俄罗斯的能源工业。而更令普京雪上加霜的是,欧盟、日本也加入了对俄制裁的行列,禁止提供用于北极地区和俄罗斯页岩油产地工作的深水石油勘探和生产的设备与服务。
随后,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狂跌,由每桶130美元跌到了50美元,俄罗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寒冬,卢布暴跌,俄罗斯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这对普京形成了巨大压力。
2022年的今天,俄乌战争已经持续100多天,还在如火如荼中进行,以美国为首因俄乌冲突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国家就有30多个。那么,这位铁腕总统将如何领导俄罗斯冲出重围,如何打造新一轮的普京时代呢?我们拭目以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