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早高峰,在内环线的主干道上,导航仪上的路段几乎全部显示的是惊心动魄的红色线条,总会有私家车和的士肆意变道和加塞,和受惊的公交车司机忍不住探出头来破口大骂;在穿梭于市郊的地铁和换乘通道内,乌压压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时不时有人因为被挤到面目狰狞而发生推搡抑或是口角;某高档写字楼的电梯里,挤满了为了赶时间打卡上班的上班族,TA们鱼贯而入又鱼贯而出,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在格子间的办公位上,同事之间总是云淡风轻地打过招呼,然后各自坐下,开始一整天忙碌的工作;其实这只是某一个时刻的几个剪影而已,不过在里面,你是否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于玲娜在《母爱的羁绊》一书的议序中说过一段话,谈及文化的自恋性对中国传统家庭带来的压力。她是这么写的,“文化的自恋性方面,美国比中国严重,但随着商业主义的扩张,自恋的文化也逐渐渗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人们不仅越来越注重相貌,也更乐意追求物质财富、地位和奢侈品,用以维持外在的成功形象,而忽略了内在的成长和自我完善——这是西方心理学用语,简单地说,中国已经从“金钱不足”的时代,进入了“道德缺失”的时代。”
这段话针砭时弊地对当下环境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当生活的压力变得无比巨大的时候,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把最宝贵的时间,赌在了背负着的物质生活的重担下。当物质充斥着我们的世界的时候,我们对物质的欲望,日益增加。当压力让我们无处遁形的时候,生活很容易就把一个人变成,不再有足够的精力,去管理我们的仪表、谈吐甚至是道德底线的人,于是这份压抑演化成一种攻击,向内,则自身会变得寡言而抑郁,向外,则容易攻击他人。
当我们攻击他人的时候,选择无非两类人,一类是陌生人,一类是亲密关系圈里的人。而往往,对于陌生人,我们会抱有更多的忍耐和克制,但对于亲近的人,我们容易松懈而放肆。所以最终,我们连自己最亲密的关系都处理不好,生活的幸福感便无从谈起。
美国华盛顿邮报曾经评选出十大人间奢侈品,最后人们发现,这些东西,无一样是与钱或者任何物质相关的:
1.生命的觉悟
2.一颗自由喜悦与充满爱的心
3.走遍天下的勇气
4.回归自然和与大自然连接的能力
5.安稳而平和的睡眠
6.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7.彼此深爱的灵魂伴侣
8.任何时候都有真正懂你的人
9.身体健康内心富有
10.能感染并点燃他人的希望
如果以上内容,还不能让你有一点点感觉到,现在的状态好像有哪里不对劲。那么,你可以暂时离开这篇文章,重新到你的现实里去,直到有一天你发现好像缺点什么的时候,或者当你再次回忆起这篇文字的时候,随时欢迎,你回来。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往往不在你戴着名表、挎着名包、穿着名牌、开着名车;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你的内心是否真正认可自己,认可你就是你,你不因为过分的外在修饰而变成另外一个人,也不会因为没有这些外在的修饰而失去自己。
而有成功人士曾经说过,我记得应该是古典,他说:我最怕的就是年轻人说要“做自己”。
而我要说的是,你要认可你自己,不是说要你把自己看成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例外,而是把自己看成一个独立的人。你要有谦卑之心和包容之心,吸收和接纳不一样的观点和事物,但同时,你也要有内核和边界,你清楚认知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清楚认知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清楚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而不是,刻意把自己伪装成别人,刻意伪装的时间太久,你便会成为一个连自己都认不清自己的人,那时候所谓的做自己,都是做别人眼中的“自己”而已。
其实物质的存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就像金钱一样。我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本身没有错,然而,牺牲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快乐,被欲望和潮流所支配,而去追逐物质和金钱的时候,你就已经不再是自己的主人,你变成了物质和欲望的奴隶。所以说,我们看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回到一线城市的话题,如果生活让你失去了思考自身和内在觉悟的能力,那现在的生活可能欺骗了你。如果你通过旅行、阅读、写作、跟不同的人聊天,打开了全新的世界,你开始变得有趣,变得热爱生活,变得可以感染别人,那么你真的开始建立自己的内核和边界了,这才是你最不可替代的部分,不是因为别人认为你重要而显得你不可替代,而是你自然而然、从内向外散发出来的自信,让你无可替代。杨澜说,自信的人最有魅力,因为TA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感到自在。
最后,愿每个人都能活得不留遗憾。
送给你一首Alfred D’Souza的诗:
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
Dance, like no one’s watching
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
Sing, like nobody’s listening
Work, like you don’t need money
Live, like It’s heaven on ea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