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核心讲义及真题详解简介:
本文为节选,源自攻关学习网完整版,每年进行更新。
资料全称: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核心讲义及真题详解摘录:
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与特点
(一)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1.观察模仿学习
观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主要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即视觉、听觉、角触觉、嗅觉、味觉等,即广义的观察来学习。幼儿的观察学习常常与模仿相联系。
2.操作学习
(1)操作学习的重要性
①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②幼儿的操作学习还可以弥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
③幼儿的学习很多体现在运动方面,而操作学习是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方式;
④操作学习会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
(2)操作学习的方式
①手把手的操作;
②尝试错误的操作;③模仿示范的操作。
3.语言理解的学习
语言理解的学习,用于在成人讲解和指导下对行为与态度的学习。
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幼儿的学习方式,往往是综合性的,在某种学习活动中,兼有几种学习方式,特别是语言、观察和操作学习的结合。
5.交往中的学习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1.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在幼儿园,有不同的年龄班,小班(3~4岁左右)的孩子明显地不同于中班(4~5岁左右)的孩子,与大班(5~6岁左右)孩子的心理水平就更不相同。这表明,幼儿时期心理的发展也显示出阶段性特征。
2.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
方面: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
幼儿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接触,他们不能够离开实物来理解事
(2)表象活跃
表象虽然不是实际的事物,但它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因而表象也有具体性的特点。幼儿头脑中充满了具体形象。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整个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但5~6岁幼儿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1)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
简答题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答: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包括以下四点:
(1)生活化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的特征,课程的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贯穿于幼儿的每日生活。
(2)游戏化
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够满足幼儿的各种身心需要。它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基本的学习方式。所以,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当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3)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幼儿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世界。这种认知方式和认知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其基本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成分。对幼儿来讲,只有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才是理解性的学习。
(4)潜在性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不是体现在课表、教材、课堂中,而而是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和教师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起作用。
如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答: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要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
教师应通过和蔼的笑脸、亲切的话语、亲密的接触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竞松的环境,这是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的基本前提。
……本文为节选,资料源于攻关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