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七月和八月,本应属于一个快乐的暑假,对于我们即将大三准备考研的大学生来说,也是大学期间最后一个暑假。但由于一位老太太的愚昧固执,带来了德尔塔病毒,无情破坏了制定好的所有计划,将我们所有扬州人困在家中,一场没有硝烟的防疫大战打破了扬州城原本的安逸祥和。
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当我看到家乡人民忙于抗疫之时,我深刻认识到青年学子应当要有责任有担当,所以,我积极报名投身公道镇的抗疫志愿者工作,在公道中学原班主任老师的介绍,我很快成为公道中学志愿服务工作者的一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为家乡的防疫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7月28日,我第一次去参加全员核酸检测,我看到医护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以及由于人手不足而导致的秩序有点混乱的场景,我深知防疫是每一个居民的事,我们的社区需要我们这些学生志愿者的帮助。所以,在第二天,我报名参加了公道中学的师生志愿者服务队,穿上了红马甲,戴上了公道中学志愿服务卡,与母校的老师们以及其他社区人员一同奋战在抗疫前线。
7月31日下午,我第一次迈进学校核酸采集点一一风雨操场,在此接受了志愿者服务工作时的个人防护。8月1日上午,全区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开始,公道中学首次作为核酸采集点。按照学校志愿服务队的要求,早上五点,我就匆匆赶到了学校风雨探操场。尽管天气炎热、酷暑难耐,我熟练的戴上口罩、面屏、橡胶手套等,积极做好工作前的准备。
学校志愿服务队将我被分配在了校园内的棚区,专门负责为待测测温以及苏康码的检查。作为核酸点的第一道重要关卡,我深知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但是,毕竟是第一次在志愿服务岗位上,略微有些生疏,但在学校的陈志林老师的帮助下,我一步步熟悉我的工作,在之后的几次核酸检测工作中,再也没有之前的手忙脚乱。
在这里,我常遇见一些不太配合查验苏康码的人。有的年纪稍大一点,我耐心的与其解释,指导其找到苏康码;也有一些相对年青的人,也说找不到苏康码,我告知他,这是必查的,劝其或指导他找到自己的苏康码。
半天下来,虽然医用的橡胶手套将手捂的发白,口罩将耳背蹭破了皮,身上的衣服留下了斑驳的汗渍,但只要我们扬州疫情能成功的控制住,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同时,我们真的要感谢所有医护人员、政府及社区工作人员为这场防疫战争作出的艰辛努力。希望扬州的疫情能早日结束,尽快恢复正常的秩序,让我们能早日回到大学的校园继续我们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