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

上回说填饱了肚皮,就来谈一谈“十善”,今天就来谈一谈吧。

亘古以来,人类就在讨论善恶,佛教更是大谈特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这些问题看似很飘渺,但也很切己。每个人多少都会思考一番,也都有自己的经验,相信得到的结论也会不一样。

无论你心目中的善恶标准是什么,但是只要有,那总是好的。哪怕你是一个恶人,那也不要紧,只要你自己知道自己是恶人就好,总归还有改过向善的机会。怕就怕你心目中根本就没有是非善恶的标准,一团浆糊,如此,那可真叫人无可奈何了。

佛教谈善恶脱离不开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善恶不抵,自种自收:“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缘会遇是无常的,所以因果非常复杂,有的时候并不会很直观的展现出来,但是基本的规律却不会变,无论你信或者不信。

佛教谈善恶脱离不开修行,因为脱离开修行,所有的理论就都是空谈了,没有任何意义,也对你没有任何益处。佛教修行什么呢?简单来说,修行就是修心。我们所有的念头都是心的造作,而念头里有善有恶,有清净的念头,也有污浊的念头。如果我们在念头刚刚升起的时候,就能够很好的觉察自己的念头,并且清净自己的念头,那么这就是佛教的修行了。正如前代大德总结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无论是念佛还是参禅,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在精微的念头层面就开始修善断恶。如果忘记了这个宗旨,在这里争论法门的优劣,那可真是本末倒置,买椟还珠了。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既是佛教基本的要求,也是佛教高深的修行。我们总得有一个方向不是?这个方向就是六祖慧能大师劝韦刺史所说的十善了。何为十善?

身: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行

口:不妄语  不两舌  不恶口  不绮语

意:不贪欲  不嗔恚  不邪见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十善业道经》

参禅参到善法念念增长,念佛念到不容分毫不善间杂,才是真修行!把十善的“不”字去掉,即是作恶了。永离作恶,即是行善了。难不难?难!不难还叫修行嘛?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时至今日,许多学儒学佛的人还在用《三字经》、《弟子规》、《了凡四训》、《玉历宝钞》之类的糟粕给自己还有小孩入门。为什么不去读《论语》呢?为什么不去读《十善业道经》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