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仔在入学前已经能背200多首诗了,经常有人问我们是怎么做到的,我思考了下,对此事做了个小结,如下:
*沉浸式教学
*家长自学更新
*创造仪式感,开公众号记录
*增强粉丝的力量、反馈的力量
1背景介绍
我们是在2019年4月份左右开始背诗的,澳仔5岁的时候,一直坚持到2020年3月份,差不多一年的时候,澳仔总共背了220首诗;我们单独开了个公众号,记录他背的每一首诗。(公众号:澳仔读诗词)
当时主要是爸爸发起的,刚开始也没想正儿八经做这个事,就是想着给澳仔培养点语感,二来爸爸自己喜欢挺古代文学(我上学时最讨厌的文言文,没学好,长大后才领略到古文的魅力),后来他发现能借着这个事提高自己,所以热情更大了。(大多数时候,陪着孩子成长,也是提供给父母再一次成长的机会,不管是学识上还是人格上)
其实这个事,小孩子还是能坚持的,关键看爸爸妈妈能不能坚持下去。
2 背诗的场景
2.1教授:上下学路上。当时澳仔在上中班,基本上是爸爸接送。所以每天上学路上,放学路上,就是诗词的教授课堂。建议固定一个时间,如果不是亲自接送孩子,可以在晚饭后或者睡觉前,固定一个时间教,这也是仪式感的一种,让孩子养成习惯。
小朋友的记性真是超乎你的想象,只要你有的教,他就记得住。有时候早上教了两遍,晚上回来就会背了,大人还真记不住,这点比不过小朋友。我们上学路上大概也就10来分钟,但是有时一首,有时小朋友兴致高的时候可以两首。
2.2复习:这个就说到沉浸式学习了,抓住一切机会让他复习。爸爸有一个诀窍,澳仔比较懒,出去经常不肯自己走,走两步就累了,然后就要爸爸背,称爸爸为他的“陆地巡洋舰”,然后背诗以后,爸爸就跟他有个约定,如果要爸爸背,那就要背诗了。所以他有时候反复排斥背诗的时候(小朋友都会这样的,不可能一直兴致很高涨),设一些特定的场景,一进入那个场景就联想到背诗,最好是他感兴趣的或者经常做的,比如看电视、玩玩具等等,讲一些小条件。
2.3 游戏背诗:背到有一定诗储备后,可以通过玩游戏来巩固。比如一人接一句,有时让他后接,有时让他起头;比如玩诗句中包含有“月亮”的,或者关于“花花”的诗,看谁背得多。多让他赢几次,妥妥地喜欢胜利的感觉。游戏常常在无聊的时光,比如开车的时候、晚上散步时间等。
3教授的步骤
3.1 诗词的范围:以小学教材为准。一开始完全凭爸爸的兴趣,后来买了一套《》书,后来爸爸就按照小学教材涉及到的诗词,主要是唐诗,部分宋词,还有些诗经;背到后面我们小学阶段的诗基本背完了。爸爸自己手机备忘录设了个目录
3.2 具体步骤:1)完整的诗先听一遍,简单的就直接读过他听,难点的会跟他一起看百度百科;2)介绍作者与诗句意思;3)让小朋友跟读;4)一起诵读
3.3 家长的自我更新:随着越背越多,爸爸的库存已经用完了,所以他会提前选好诗篇,然后自己先了解诗文背景;确定读音,为了这个爸爸还专门买了古汉语词典,因为诗句中有很多通假字、多音字,还有古读音,以免教授错误。
4 记录增加仪式感,便于坚持
4.1 用公众号记录,无形中被期待被监督,可以有效坚持。我们从4月29号开始第一篇公众号,第一首背的是杜甫的《草》,最初一段是假基本上是每天一篇,后面2-3天一篇,最后年底冲刺200首的时候,又坚持了每天一更。
用公众号记录的好处是,好像立了个誓言,然后逼自己去践行,因为公开所以不方便偷懒;还有就是给小朋友增加了仪式感。
我们的公众号名字叫“澳仔读诗词”,分工是这样的:
澳仔负责录音频;
爸爸负责诗词内容输入和督促,音频背景音乐,公众号实操制作基本不插手;
我负责剩下的,包括诗句、图片、排版,发布等。
有段时间,每天睡觉前的情景是:哎呀,今天诗还没做,然后临睡前赶紧打开电脑或pad;或者我已经懒懒地躺着了,爸爸开始催,快点,今天任务还没完成,不能断了;有时候澳仔会推动,妈妈,其他小朋友们等着我更新的呢!
4.2 全家一起参与、一起坚持。
上面讲到,他们两个都会催我,这个就是全家所有人都参与的好处。因为一个人总会懒惰,总会遗忘,但三个同时懒惰或忘记的概率就很低了,基本上屈指可数。很多时候不把这个当作任务,就是简单地当作是记录,记录他的成长时光。
5收集反馈,上进其实是天性
5.1 收集外部反馈,激发小朋友的表现欲。
公众号的流量和数据,我们会跟澳仔分享,今天新增了几个,然后告诉他现在有多少人在听他背诗,他会建立有那么多人关注的意识,他自己会想要表现的更好。
有时候我同事看了公众号会夸奖,我会刻意把夸奖带回家,澳仔听了会立下豪言壮志,我要把全世界的诗背完!
有时他不想背不想录音频的时候,我们就会说已经有好几个人来问了,今天的澳仔怎么没背诗呀?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他的内驱力;当然,有时候物质奖励也是需要的,记得到年底阶段,大家都有些懈怠,爸爸提出了个小目标,要完成200首,奖励一个大礼物等等。
教 他背诗,没什么目的,但结果是他看到风景会脱口而出的诗句,比如看到柳树会来“万条垂下绿丝绦“,看到小蚂蚁爬过,叫我们不要踩,因为可能“子在巢中望母归“。而且意外收获是他的识字量大幅提高了,不知不觉中激发了他认字的兴趣。
也不是让小朋友都来背古诗,只要是小孩子略有兴趣的,都可以,他们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只要大人能坚持,小朋友们会不停地带给我们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