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1995年,东方市学苏南张家港,市委高书记提出本届县委县政府三大任务:第一继续大力发展乡镇工业;第二抓好城市改造,创建文明城市;第三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1、1995年三月,一场轰轰烈烈的老城改造运动开始了,方市长任总指挥,曹副市长任副总指挥,城建委席主任任秘书长。方市长将老城区切分成若干改造区,将无抽水马桶的居民区统统立为被改造区,他要求从拆房到建房到还迁住新房要在六个月内完成,九月底接受中央、省、市文明办检查,力争当年进入全国卫生城市行列。一时间,全县城人们热血沸腾,几十家房地产公司和几十家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参加了这场老城改造的战斗。
梅丽萍是县三产办主任,也是县第三产业开发公司总经理,40岁年纪,长的清丽 ,一副甜净的面容,谁都想不到她会叱咤风云,领军带兵雷厉风行,干起房地产开发事业。她干起事来总是敢争一流。她积极投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老城改造运动,申领了改造镇中路两旁路段项目,后来又接受了海门镇镇政府转让的以原纬编厂职工为主的居住小区的改造任务。纬编厂小区内住着约150户居民。由于工厂不竟气而关门,他们都是刚下岗的工人。他们这些百姓一般都住在15一25平方米面积的公房里,他们原是大集体工人。
梅总,带领公司领导班子,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地大刀阔斧地开始了拆旧建新工作。一方面迅速贴布告,作动员;另一方面设计建筑图。根据对实际需求的预测,她们对房型的设计,以85平方米为主力套型,占90%左右;余下10%左右,为65平方米左右套型。建筑平面图一到,梅总就立马召开拆迁户会议,公布拆还政策,并宣布谁家先交钥匙先签合同谁家就先挑房。同时告诉群众拆旧房住新房只要出不多的钱,旧房面积调新房面积出350元一个平方米,超旧房面积部分出550元一个平方米。群众响应热烈,半个月拆迁合同签订完毕。
群众忙于搬迁,开心地等待九月底还迁住新房。梅总公司和许多参战公司一样都忙于拆房、建房。新房子建设的钱,一部分来之于被拆迁户出的钱,但还不够;不够部分,靠还迁剩余下来的房子,向社会以1200元左右一个平方米出售赢利解决。虽然是公司制运作,但其实是个公益事业,公司根本赚不到钱,只是承担经济责任而已。
梅总一心想舒展一番才能,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只要不亏就愿意干,并且在同行中干得最多。由于纬编厂居民区没有名称,大家习惯叫纬编厂宿舍区,所以梅总将这个改造项目取名为绿林小区。她认为,她带领的队伍敢于碰硬骨头,是英雄好汉,结果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真的碰上了“绿林好汉”式的人物无休无止地纠缠她,这是后话。
这个社区,方市长原安排海门镇镇政府干的任务,海门镇镇长找梅总商量希望帮忙干掉,他说:自己海门镇分配着好几块改造区域,任务太重,完不成。可这时的梅总公司已经领受了镇中路地块的改造项目,还有新城区通源新村8栋多层公寓的开发建设任务。梅总分析了一下自己公司的实力,决定接受他的要求,同意帮忙,便俩人一起向方市长作了汇报,方市长同意了。就这样,原是海门镇政府的任务转给了梅总公司。其实海门镇老干部中有人知道这块地难弄,一是,这块地方原是官公河,河床很大,河底很深,早年炼钢厂的石铁废渣都埋在里面,靠垃圾填平,最后砌上职工居住的简易房子,现在改造,恐怕新建房甚础代价较大。二是,纬编厂大集体工人素养较差,现在又都无业在家,拆迁难度一定很大。
梅总却不知天高地厚,接了这个项目。现在只能吃苦耐劳向前走。她依靠县拆迁办的两个主任帮助,和他们一起日夜找拆迁户谈心,做思想工作,算经济账,千言万语,千辛万苦,总算把纬编厂宿舍区150多户拆迁户的协议书都签了下来。
开始动土挖基础开建了,梅总真的遇上了官公河,深潭中做基础,最深处6米多,基础做得很辛苦,增加了成本几百万。而且还延长了基础的打造时间。
方市长对施工进度抓得非常紧,天天下达进度要求,亲自督建。要求工地不能停工,人休机器不休,轮班作业。他自己一天也只睡上四五个小时,日夜操劳在全县城的工地上。梅总公司天天完成方市长的进度指标,梅总和公司员工也日夜战斗在工地第一线,不断地指挥、协调建筑安装工程中的人员、材料的调度和落实问题,同建筑工人一起忘我战斗,轻伤不下火线,直到27栋多层公寓楼全线竣工为主。
梅总公司承担的老城改造任务,于1995年9月20日晚前全线竣工,完全符合方市长的时间要求。同年10月,东方县撤县建市成功,并且,接受了中央、省、市文明办的检查,一举夺得了全国卫生城市的光荣称号。梅总也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老城改造十大功臣之一。
待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