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终其一生都在被迫告别

影评:《末代皇帝》

要说近期的观影记录里最让我回味的电影是哪部的话,那答案一定是《末代皇帝》。

最早看过一些关于晚清时期的历史,也对溥仪这个历史人物有所了解,而在看了《末代皇帝》后,对他为之改观。

他在这里面不再是那个骄纵固执又背负滔天大罪的溥仪,而是他自己。

在导演的镜头里,溥仪是个性格很丰富的人,他有着与那个封建时代格格不入的现代眼光,他渴望用他的力量改变一切,尽管背负难听的骂名。


隐形的权力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他是在所有皇帝中唯一一个拥有如此奇特而非凡经历的人物,其一生大起大落,曾三次登基却也三次退位。

溥仪自幼便接触了许多西方的思想,灵活使用西方生产的物品,连穿戴都偏向西方特色,同时他还有自己的外教。他有许多在当时的人看来是非常匪夷所思的想法,他想娶一个和他一样拥有西方思想的女孩,虽然最后还是被迫娶了一后一妃。他想出国历练留学,却无人支持。他深知宫内腐败下令彻查,却意外遭大火,罪证烧得一干二净再也无从下手。他打算改革割去长辫以表决心,号令全臣效仿却遭劝阻最后也不了了之。

王公大臣希望溥仪就是普普通通的大清皇帝,要有皇帝该有的样子,莫要沉迷于歪门邪道。他们群起劝阻溥仪,究其原因不过是封建主义过于根深蒂固,思想僵化,不敢否认过去的那些事物,不肯接受当下的现实,也不愿接纳未来无限可能的新新世界。他们不接受,也要强迫溥仪不接受。

身为皇帝的溥仪本该拥有号令天下的权力,却在时代翻云覆雨中只能“关起门来做皇帝”,其势力范围仅仅只有被分割后的紫禁城,而外头,早已推翻清朝统治。

他虽然早早的领悟到改朝换代将会到来,却无法预料到身边的人思维固化,他这个空壳皇帝所有的决心竟无半分用武之地。

他做大清皇帝的时候没有实际的权力,空有名号,其父亲主掌国家大权。

他做满洲国皇帝的时候身陷政治漩涡,同样空有名号,日本人以他的名义做尽坏事。

他只是历史浪潮上一个小小的棋子,再怎么努力,也掀不起一片浪花。


追不上的爱人

溥仪离权力这么近的时候都从未能碰触,那么在所爱的人呢?

年仅3岁的溥仪被奶妈带着远离家远离母亲,在紫禁城内开始他的漫长被支配的一生。

溥仪的身边很多很多人,乌泱泱一片的王公大臣宫女太监。溥仪的身边很少很少人,屈指可数他所能敞开心去依赖的人,而这些人,都去了哪里呢?

奶妈被迫送出宫外,仅有9岁的溥仪怎么追都追不上,最后困于门内,他的呼喊没有人理会。

生母服鸦片自杀,13岁的溥仪受困于门内无法外出探望,他的呼喊没有人理会。

这两次的别离,溥仪都还未成年。

而多年后,在世人的唾骂中,他做了满洲国的皇帝,原以为了实现“复辟”大愿,却不曾他这一生的爱人,也是最爱他的人,他的妻子婉容被日本人送走,他一路狂奔,却怎么也追不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他在大声惊呼中再次被困在了门内,依然没有人理会。

所有近在眼前的门他都打不开,所有爱的人他都留不住,所有的离别他都追不上,所有的一切都在离他而去。

溥仪不仅没有没有号令天下的权力,他连保护和留住所爱之人的能力都没有,他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却敌不过被摆布的命运。

原以为是人中龙凤的溥仪,其实不过是注定永生痛失所爱的人,并不断被囚禁的孩子。

而身陷封建历史和时代推进漩涡里的他,即使再怎么挣扎也无能为力。

溥仪的一生都在被迫告别,他的爱人,他的亲人,他的老师……

他好像拥有了一切,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拥有过,何其悲哀。


题外话

1、这部电影的音乐都非常好听,其中有一首纯音乐是每次溥仪追逐被迫离开的爱人时都会放的,名字叫《Where is armo》-坂本龙一。

2、溥仪是唯一一个回自己家还要买门票的人,他作为游客进入故宫,而这里已经不属于他了。这句话前半段听起来是笑话,后半段却让人如鲠在喉。

3、前阵子知乎有一个话题:“你觉得尊龙、严屹宽、焦恩俊谁更好看?”个人非常私心的觉得,虽然其他两位颜值都非常优秀,不过我还是选尊龙。尊龙是饰演《末代皇帝》的男主,演绎溥仪青年至老年阶段(溥仪饰演者一共有四个演员,),演技和颜值都超级在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