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后打工人的平凡故事

孙燕含着泪看完儿子的信,又接着看姐姐寄来过来的信:

妹妹,你们好。

你们走几个月了,我对你那里的情况一概不知。不知生意可好?

我每隔一段时间到学校去看小宝,有时接过来住一晚。他学习成绩很好,你尽可放心。等他放暑假了,我就把他接到我家住一些日子,再到咱妈那儿住一段时间。

妹妹,过几天就是端午节,我准备去咱娘家,到时一家人又可以在一起聚聚,就差你一家了。你离家那么遥远。在外,人生地不熟,一定不容易。妹妹你辛苦了。

祝福你在外有好运,多挣点钱回来!

姐姐:孙辉一一农历1998.4.27 日

孙燕一边流泪边念着信,当念到“妹妹,你辛苦了”的时候,再也控制不住了,泣不成声,她觉得对不起母亲,过节也没给她老人家买礼物。更觉对不起儿子。她边哭边唠叨:“小宝,妈妈对不起你,妈妈把你留在家里,在外面也没挣到钱。……”她原想到大城市能多挣点钱,以后能把日子过好。回想这段时间,他们夫妻俩乱闯乱碰,流离奔波,到现在又无去处。她越想越难受,感觉在外面好难,她又想到了回家。回家是有退路的:他的一份田,哥嫂都把秧插了。真回家二哥说把田退给她种。她回家还过以前那种日子。陈春在信阳建筑队打工。她在家带孩子,种田。还可以到娘家和亲人聚聚……她擦干了眼泪,平静了一会儿,又仔细地把三封信再看一遍。她又想起了离家的初衷。她又坚定的想:“不!我不能回家,我要挣钱,我也要盖二层楼房。要让小宝上大学,我还要在城里买楼房。再不让儿子以后受贫穷漂泊之苦。”

孙燕是幸福的,她有一大家好亲人,他们都尽所能及的帮助她,让她无后顾之忧。还有娘家人母亲,姐姐,哥嫂的牵挂和期待。此时,她心里暖暖的,又涌起一股乘风破浪的豪气和破斧沉舟的决心。

孙燕望着缷完东西,一脸茫然坐在那里的陈春,对他说:“我想个主意,咱去找一下咱出摊旁边那个饭店的老板娘,她饭店证件肯定齐全。她店里不做早餐,咱们求求她,借她的客厅卖个早餐,临走给卫生搞好,八点就撤,咱也不耽误她的生意。毎个月给她二百元钱,咱的老顾客还能带着。”陈春说:“我怕不行,人家大老板差你那二百元钱么?”,

“真扫兴,你道是想个招呀!”见陈春不迎合她的观点,孙燕回了一句后再也不说话了。倒床上躺下。折腾了大半天,她累了,想静一静。

下午孙燕约上住在隔壁的侄女陈倩去见那个漂亮的饭店老板娘…陈春不善言语,她没让他一起去。说实话她心里也没有谱。美丽的老板娘愿意帮她吗?二百元钱怎拿得出手!她和陈倩商量着:见到老板娘,先去拿好话恭维她,然后再说自己的难处,再请她帮帮忙。她若是有点想帮忙的意思,就把钱往她兜里塞。

这段时间,孙燕经常和老板娘打招呼,有时还喊她来喝豆付脑。下午趁着饭店的客人都走了。孙燕,陈倩两个走进了饭店。见到老板娘后,老板娘在心情愉悦,又面有难色,又不好意思的状态下,接受了孙燕的请求。陈倩把二百元钱塞到她兜里。老板娘说:“八点半之前必须退出客厅,不能耽误她营业,临走把卫生搞干净。真是看你们不容易,不好意思不帮。”孙燕一直点头应着,千恩万谢地和老板娘告了别。

走出了饭店,临近傍晚,太阳的余晖洒在大道两旁的树上,槐树上还有些盛开的花瓣,像一只只小耳朵连成一串挂在树梢。微风轻拂,放着光一颤一颤的,好看极了,孙燕的心情也开朗起来,明天又可以出早餐摊了。又能见到那些善良的熟面孔。她越想越有干劲。和陈倩急忙往家赶。

到家门口看见从房东准备出租的那个小楼房里走出一对男女和一个小女孩。陈倩到房东大叔那儿打听了一下:哦,原来是房客,一家三口,当地人,房子搬迁,新房正在装修,来这里租住三个月。女的叫王平。了解到这些情况,孙燕陈倩,她俩心里有点犯嘀咕,她们住的简易房,就挨着这小楼房,她们两家做早餐,晚上半夜起来磨豆浆,往车上装东西,必定有响声,他们夫妻俩会不会讲呀?

这一片儿是日式小楼,比较旧,一般的年轻人都住新楼房了,留下老头老太太守着这些房子。他们在周边盖些小简易房出租给外地人。一般的都是作小买卖的外地人租住在这里。有卖水果的,烤尤鱼的,有搓澡的,光卖早餐炸油条的就有八家。他们半夜都把炉子抬到大马路上,然后拿柴禾把焦碳燃着,再支上个大锅,在上边熬豆浆,豆腐脑。都是出来求生存的,大家都互相迁就,互相理解,这长时间倒也相安无事。

今天新搬来的房客像鹤立鸡群,看那女的穿着时尚,傲慢泼辣的样子,肯定不是善碴子。

果然,半夜磨浆机嗡嗡响起。侧边小楼的女的,王平拉开窗帘,站在窗前冲着正在操作的陈春吼起来了:“你们干嘛,这大动静,吵死人了,还让不让人睡觉。?”孙燕没搭腔,她怕接话就吵起来了。只是尽量放轻脚步,轻飘飘的把东西搬到三轮车上。

早上收摊起来,孙燕就听说王平到房东家理论去了。她说她对象是开出租车的,昨晩上就没休息好,被两家作早餐的豆浆机声音吵醒了。房东大叔说:“他们这些外地人也挺不容易的,在他家住了好长时间,我也不好意思撵他们走,不然这样吧,我把你三个月的房租退给你吧。”

王平没有搬走,听说她看中了她租住的这个小楼里的那个大厨房。可以煎,炸,炒,也不怕弄脏了。

后来孙燕出摊回来剩有豆腐脑,油条之类的就盛一些送给王平。王平呢,有时作点海鲜,海蛎子汤之类的也端一盆过来给孙燕他们尝尝。慢慢地,她就不抵触这个大杂院的外地人,见面了都互相打个招呼。他们都尊重她,亲切地称呼她:“大姐”。

忙碌起来,时间仿佛过得很快,白昼依次交换着,缓缓迈进深秋。大街小巷的绿叶有些焦黄,随着一阵阵秋风刮起,悄然飘落大地。行人都穿上了秋装。孙燕的生意也发生了变化。饭店傍边的工地停工了。听说是开发商手续不全,,再加居民举报说扰民。平时沸沸扬扬的工地大院,一下子清静了,就剩几个打更的老头儿,守在大铁门内。饭店门口主干道又修路,挖掘机弓着头,一铲一铲子把土挖起来堆在人行道上。行人车辆都绕着道走。支撑着早餐主流的工人都放假了。道路又堵。孙燕的早餐维持不下去了。他们夫妻俩收过摊回到家之后,孙燕约陈倩一起到市场买点海鲜和水果送给老板娘,然后把情况说明,带告个别。孙燕从内心真正感谢老板娘的出手相助,让她安稳地干了几个月早餐。

从饭店回到家,王平大姐提了一大包衣服来送给孙燕。她说:“天冷了,你都拿去穿吧。有几件还很新呢。”她打开包一件件抖给孙燕看:大到毛呢大衣,小到小衬衫,还真齐全。

“谢谢大姐”孙燕接过大包衣服,很是感激。可是她高兴不起来。因为明天又没地方卖早餐。孙燕把她的现状讲给王平大姐听了。

晚饭过后,王平夫妻俩来到孙燕的出租屋,孙燕忙招呼:“大姐,大哥你们到床上坐,”她自嘲的笑笑说,:“屋太窄了”。王平说:“我们不坐,我把你的情况跟你大哥说了,他建议你俩到我新房子那地方去看看,那里人多,卖早餐的少,可以支一个油条摊。”

孙燕沉默了一会儿,抬眼望着王平大姐的老公问:“大哥,你新房子离这儿有很远吧?”

王平的老公说,“有二十五里路吧”

孙燕说:“哦,要去那里干,我得搬家重租房子哈。”

王平大姐说:“你们要想去看看,明天早上你早点起来,让你大哥拉着你们去转一转,我也去。”

孙燕说:“大姐大哥,谢谢你们哈,我想先在周边找找看”

王平夫妻俩有点扫兴地走了。其实孙燕不想离开这儿,这长时间在这一片儿熟悉了。这小院还住着她侄女陈倩夫妻俩,她两家有个伴。还有热心肠的房东大叔大妈。

在周边转了几天,孙燕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摆摊地点,她考虑一年己过大半,再晃晃悠悠,今年彻底荒年了。明年又该到哪里去挣钱呢?她和陈春商量,决定到王平大姐新房子那边去看看。

凌晨,陈春夫妻俩坐进了王平大姐的红色桑塔纳出租车。孙燕也是第一次坐这豪华的车,她有点紧张,拘束。

陈春对开车的王平大姐的老公说:“大哥,把表打上,计时吧!”

王平夫妻俩齐声说:“打表干嘛?”

坐在副驾驶的王平接着说:“要是图钱,你大哥就不拉你们。你们是不了解我们俩口子,我们是想帮你呢。”坐在后排的孙燕和陈春对视了一下,顺从的再没吱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