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孩子们学《端午粽》,文章最后这样说: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读完这句话后,我不由得追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屈原是什么人吗?”
有聪明的孩子立马就答了:“是个爱国诗人!”
我不由得笑了,一群孩子跟着我也笑了,但他们并不知我为什么而笑。
“屈原是个爱国诗人,你读过他写的诗歌吗?”我笑着继续问跟着我在笑的孩子们。
“没有!”一群孩子连想都不用想的,异口同声的大声答到,没有一丝不安,也没有一丝愧疚。
“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要吃粽子吗?”我有点儿不甘心地问着。
“好像这一天屈原跳河了,我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讲过。”嘉恒有点儿不确定的小声嘟囔着,紧接着有孩子也就随声附和起来。
孩子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了。
“屈原纵身一跳,跳入了汨罗江,屈原自杀了,你们知道他为什么投江吗?”我边扫视这群孩子边问到。
一堆小脑袋像拨浪鼓似的摇个不停。我知道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了。
两千多年前的汨罗江水还在缓缓流淌,两千多年前那个孤独而决绝的背影已渐行渐远了吗?
2013年,“韩国端午祭”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了。猛然之间许多国人群情愤然: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东西啊,韩国人真是太卑鄙可耻了!
这愤慨有底气吗?那些年月我们是怎样对待一个流传千年的节日的?一泓江水又已沉寂了多少年啊!
韩国的一记猛锤锤醒了国人:是的,我们应该深深地记住这个踽踽独行的男人啊!五月初五端午节终于被列为了法定假期。
这个孤独的男人值得我们铭记于胸:因为他有比江河还要广博的胸怀;因为他孤注一掷誓与国家共存亡;因为他让世世代代的后人看到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他那熠熠生辉的光芒灼烧的不仅仅是我们审视生命和自我的目光,点染的还有那鼓鼓向前涌动的力量,和魂魄!
我们记住的难道紧紧是一个屈原吗?不,绝对不是!奔腾在我们胸怀的是那奔流不息的民族魂啊!
收起笑容,我很严肃的告诉这群七、八岁的孩子:可能你永远不会背《离骚》,但你一定要记住屈原说过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那凄风苦雨的时代,天色暗然,前途茫茫,那个瘦削的男人却仰天长啸:荆棘可斩,百折不挠,不遗余力!
透过千年的光阴,仿佛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点燃了岌岌可危的楚国的最后一枚盏灯,虽然这微光没有照亮一片漆黑的楚国,但是却挂在了千年文明的航路上,为无数后人指引了方向。
文章讲完的那一刻,脑海中突然涌出明朝一代忠烈杨继盛的临终遗言: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三闾大夫受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