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天:House老师谈教练心理学
M5多了一位讲师,好几位学长姐慕名而来,学长姐们称之为男神,他就是郝永刚,House老师。上过House老师课的学长姐们说,House老师讲课深入浅出,融汇贯通,每一次和老师对话,都有醍醐灌顶之感,听他一席课,胜读十年心理学。
果不其然,House老师从教练讲到心理学,再到哲学;从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讲到存在主义,再到超个人心理学。House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顺着心理学各大流派和体系,给我们推荐了不少经典书籍,有心的同学一一记录了下来,总共有25本。据说全部读完,在心理学领域可以达到一定的造诣了。
用一张图来概括心理学主要流派,就是这张金字塔图,这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的终极追求,就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得到自我实现,达到超个人状态。
House老师分享了一些应用心理学和教练技术的案例,让我们对教练和心理咨询师两个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House老师还现场调侃道:“教练的收入一般比心理咨询师高,心理咨询师一般都是治疗病人,而教练是让客户成就的更好,和企业一起成长,那些高管通常比较有钱。”
教练与心理咨询师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对内在心理心灵世界的理解,运用心理心灵沟通技巧来和客户一起工作。
不同点在于,心理咨询师与客户的关系是治疗与被治疗,而教练与客户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心理咨询师常常指向过去,深入挖掘过去的经历并加以分析,来治疗过去的创伤;而教练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从现状中发现规律,寻找和构建一个“变得更好”的方向和途径。
2.后两天:吴导谈教练心理学
后两天的课程偏体验式的,吴导推荐了几部心理学经典电影,其中一部《危险疗法》印象深刻:荣格为妻子做了一个小测试,荣格说一个词语,妻子回答联想到的词语,这些提问的词语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通过记录妻子反应的时间,还有心电图,可以了解妻子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荣格的助理说:“她害怕丈夫对她失去兴趣,她害怕离婚。”
课堂现场我们借鉴了这个小测试,虽然没有测量脑电波心电图的仪器,但是通过观察被教练者的反应时间、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我们同样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吴导的这个现场体验环节让我们了解到,在教练过程中,善用一些心理学的疗法,能让被教练者更好的打开自我,从而可以向下挖掘到更多的可能。
第二天晚上,吴导带我们体验了著名的“空椅子”疗法。房间里就剩几盏蜡烛和小灯,微弱的灯光很容易让人卸下心防,每个人的对面都有一张空椅子,想象对面坐着一位你最想说话的人,把心里想说的话告诉TA;再坐到对面的空椅子,如果你是TA,听完那些话TA会如何回应。“空椅子”有换位思考的作用,能帮助被治疗者与过去告别。同学们有和父母对话的、有和前男/女友对话的、还有和好朋友对话的……每个人都有几位重要的人,几句想说的话,和几段想解开的心结。
如果教练的CDCA四个步骤,要和心理学的流派对应,那么应该是:C(联系)-人本主义心理学,D(区分)-认知行为疗法,C(选择)-存在主义,A(行动)-行为心理学。然而在教练过程中D(区分)用时是最长的,一个人的认知程度,决定了他视野的高度;有了认知才会有存在,才会有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最后自然落实到行动。这和教练的U型图是一致的,向下挖掘到最根源的东西,才能向上发展,由内而外的知行合一。
教练心理学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见识到了更广阔的学术和实践的世界。教练与心理学,善用之,能成就自己和更多的人;滥用之,健康的人会被教练成病人。这三天的课程对于成为好教练还是远远不够的,教练之道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