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治学态度与方法


《先生》一书的第二章节讲述了胡适先生。文章中提到了胡适先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勤、谨、和、缓。

关于这一治学态度和方法的来源,胡先生说:“我在台湾大学讲《治学方法》时,讲到一个故事:宋时有一新进士请教老前辈做官的秘诀,老前辈告诉他四个字:勤、谨、和、缓。这四个字大家称为做官的秘诀,我把它看作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

胡先生这样诠释:

“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的去做。要用眼睛的用眼睛,用手的用手,用脚的用脚,先生叫你找材料,你就到应该到的地方去找。勤即是眼勤、手勤——即是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勤求材料,勤求事实,勤求证据。

“谨”:就是谨慎,不粗心,不苟且。以江浙的俗话来说,不拆烂污。写汉字,一点、一横也不放过;做数字,一个圈、一个小数点都不苟且。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小事关系天下的大事,做学问关系成败,所以细心谨慎,是必须养成的习惯。谨,即是一丝一毫不苟且,不潦草,举一例,立一证,下一结论,都不苟且,即是谨,即是“敬谨”。

“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什么叫做虚心,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实,不以成见来对待人。就做学问来说,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做化学、数学、历史、地理。无论对事,对人,对物,对问题,对真理完全是虚心的。

“缓”:就是不要忙,不轻易下结论。

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前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譬如,找证据,这是很难的工作,如果限定几点钟交卷,就不能做到“勤”的工夫;忙于完成,证据不够,不管它了,这样就不能做到“谨”的工夫;匆匆忙忙地去做,当然不能做到“和”的工夫。所以证据不够,应当悬而不断,就是且先挂在那里,悬而未决,并不是叫你搁下就不管,是要严谨,要缓。

今天,之所以摘录胡适先生的治学态度与方法,是因为胡先生的治学方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

这一治学态度和方法,不仅可以用在治学上,而且可以应用到我们的为人处世上。让我们谨记“勤奋做事,谨慎做人,和气待人,理性思考”的做人、做事的要诀,就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左右逢源,顺山顺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晚,大晶导师分享《2步成为一个有始有终的运营》,其中就提问力和汇报力做了重点讲解。 1.埋头做事,还要及时沟通 ...
    Jerry_雨中的梦阅读 196评论 0 1
  • 昨天我们简单了解了一下记忆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今天要讲的是不管哪种类型的记忆,你要把信息从记下来到需要使用时回忆出来...
    xll2068阅读 3,559评论 0 1
  • 先揭晓下昨天的大乐透结果,当然是——没中奖啦,感觉自己跟一千万擦肩而过了。 今天还是从梦开始,昨天梦到了几个老朋友...
    猫系兮兮阅读 191评论 0 1
  • 城里的夜, 是一本书! 那一栋栋高楼 就是书的一页一页 那明亮的方窗 就是灵动的文字 城里的书很深奥 穷尽一生 也...
    李兴盛阅读 11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