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首先站在考官的角度
在考场上,要听这么多考生根据类似的问题进行答题,难免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把每个考生的回复听得很完整。
那怎样打分呢?
肯定有一个规则,我想一般应该分成几个部分。比如形象、举止、言谈,比如逻辑、结构,比如内容、关键词。
如果抛开形象举止,就内容来说。应该只会对整体结构(体现了答题思路是不是清晰)、关键词(体现了是否抓住了重点)、最多某几句话(这基本上就是个人能力体现)有印象,然后根据这个印象打分。
如何准备?
我一般主要把精力放在结构、关键字和几个“金句”上。
我认为针对一个问题,能够把答题结构想清楚,能够把该知识点的关键字讲出来,能够用“金句”把自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经验描绘出来就能够得70分以上了。
所以,前期准备的重点在三个方面。
1.知识点:前期要把面试可能涉及的知识点罗列出来,理解清楚。
2.结构化:要把相关的知识点用结构化的形式(比如思维导图)梳理,板块化、同时分清主次。
3.“金句”打造:金句,相当于“万能模板”。要求把某个板块“用一句话”描述清楚,这句话凝结了你对这个板块的理解、经验、体会等,代表了自己的水平。打造完金句之后,就把金句练得“滚瓜烂熟”,随口就能讲出来。
至于其他部分,比如怎么组织语言,就不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了,因为这部分往往是考验考场发挥了,受具体题目和情绪(紧张程度)的影响。如果花费太多时间准备,有可能完全用不上,得不偿失。
面试过程
我的面试过程就很简单了:
第一步:根据考题,画出思维导图(结构)。里面包括几个大点,每个大点又包括几个小点。思维导图上,列出大点(一般是三个)的关键字和小点(一般也是三个)的关键字。
第二步:对关键字顺序进行排列,在思维导图上标好相应序号。
然后,在脑子里把之前准备的“金句”快速过一遍,大致分配下时间,把有些句子“砍”了。
再把这个句子的“索引”关键字列在思维导图上(有了索引,讲的时候就基本上不需要太多思考了。因为一旦需要思考,往往就混乱了)。
第三步:前面两步弄完,思路清晰了,就直接答题。
答题过程有条不紊,根据之前思维导图、关键字、序号、金句进行表述,要控制自己的想法,之前没考虑的一概不说。
除非前面的答完了,确实还有时间,再补充几句。
说错了,说混乱了,怎么办?
就我的考场经验来看,面试官不会去纠结你因为紧张而说错了,混乱了,因为这是常事。
只要自己把想表达的主体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
毕竟这只是个一般的面试而已。
如果自己特别喜欢此道,想钻研于此道,那就另说了。比如招募主持人等,就需要每个点都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整体心态
我个人对于面试来说,整体心态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我尽量把自己能准备的准备好,尽量把自己展现出来,最后能不能过,只能“听天命”了。
第一:“马有失蹄”很正常。人总有失手的时候,即使之前准备很多了,没发挥出来也正常,多参加几次,总会有正常水平发挥的。
第二:跟面试主办方有关系。毕竟是需要考官人打分(有主观情绪),而且面试主办方也有自己的想法(说不定有“萝卜坑”),这些往往要看“缘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