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北京格外炎热,哪怕是几场暴雨过后,也不见一丝阴凉。午饭期间,吹着风扇,看到个美食节目《日食记》,讲述猫奴的清新美食。每集不长,十分钟以内,一集一道美食,清新的画风,高贵的白猫主子,再配上日语配乐,让人也跟着恬静,不再搭理窗外的烈日。
有道简单的美食,百合莲子绿豆粥。大体做法是:绿豆浸泡3个小时,干的百合、莲子用清水浸泡,再水煮绿豆20分钟,陆续加入莲子、百合、冰糖,拂去浮漂后,盛出待凉,再放入冰箱。一道美味的避暑佳肴便形成了。
之所以对这道菜感兴趣,一方面是简单,另一方面自己也常做,但做法却粗糙了很多。在电饭煲里放入绿豆和水,定时后便等着煮熟了,流程简单便捷,适合都市男女的高效生活。
常常被生活追赶的狼狈不堪,区分不了工作和生活,匆匆的进餐、匆匆的读书、匆匆的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看着快,但实际效果却是慢了。
OO7er的老大覃杰,每篇文章要花费7个小时。通过曹将文章,新关注的公众号“胡长白”,每篇文章末尾都有长白磨字的标注,而每篇文章都不负这几个字,篇篇精美,底蕴之深厚,只能仰望。
米饭蒸煮前用水泡十分钟,入口会更绵柔。工作中,第一遍的文章、报告,往往水平不会很高。窗台多肉的色彩变化,需要阳光、通风,以及时间的等待。道理我们都懂,可总被每个紧急的当下冲刷而过。
自己写作,算是初步完成了从0到1,即通过外界的督促,做到每周一篇,但还只是开了个头。有感觉了,下笔流畅,没有灵感了,则文如嚼蜡。思索其原因,不外乎总想快,缺乏了水磨功夫、人生底蕴、内容积淀,十来篇短文后,基本上就词穷了。鸡汤看多了容易麻木,感触多了也就乏味了。
写作,也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提高输入质量,提升学习能力,打通输出模式。
王烁的《在耶鲁精进》中,提到一个观点,人们在学习一个新的领域时,用20%的精力可以掌握该领域80%的知识,如果再想掌握剩余的20%知识,则需要花费80%的精力。这就带来了很有趣的选择题,你是愿意学习5个领域还是精通一个领域。
不论是快速学习新的领域,还是集中攻坚核心领域,都需要水磨功夫,盲目的学习只会带来虚幻自我安慰和满足。
夏至已过,秋天亦不远,努力用心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