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愚公移山,神人同助;今有夏老登峰,感天动地。
我们先来看看老人与珠峰的因缘际会,四十三年艰难登峰路:
1975年,26岁的夏伯渝第一次随中国国家登山队攀登珠峰。在海拔7600米处,夏伯渝把睡袋让给了同行的战友,导致其双脚冻伤,最终被截肢。老人遗憾撤退,就此止步于珠峰7600米处。
2014年,65岁的夏伯渝到达珠峰大本营,准备尝试第二次登顶。不料,尼泊尔发生了严重的山难,因此尼泊尔政府取消了当年所有的登峰计划。老人无可奈何,不得不止步于珠峰脚下。
2015年,66岁的夏伯渝第三次出发,向珠峰发出了挑战。不料,途中却遭遇8.1级大地震。老人通往梦想的道路再一次被无情的命运所阻断。
2016年,67岁的夏伯渝第四次尝试登顶珠峰。可惜的是,在海拔8754米处,突如其来的暴风雪阻断了他的冲顶之路。面对自然淫威和人性的善良,他决定下撤,无奈再一次与梦想失之交臂。
2018年,69岁的夏伯渝第五次尝试登顶珠峰。这一次克服千难万险,老人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时隔43年,隔着几次生死,老人终于梦想成真了!
我感动于老人的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甚至流泪哽咽。可是,我还是不能理解老人的行为,就像不能理解徒手攀岩的主人公一样。
挑战自我,可以有多种方式和途径,他们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最危险(威胁生命)的那一种?因为梦想?因为热爱?因为挑战本身?还是别无选择?
爱人问,难道威胁到生命的挑战都不能进入你考虑的范围吗?
当然,不是!
你看,选择守卫边疆,巡逻边境的战士,选择从事核试验实地实践的人员等等,他们也很有可能面临着生命的威胁!再比如,感动中国里的人物,大国工匠里的人物,我认为他们更值得敬佩。
爱人说,你所认为个人挑战不可能的意义似乎太功利些。你所提到的人物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贡献,有利于行业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贡献,是物质的看得见的。
可是,难道只有这些看得见的贡献才值得敬佩吗?精神的可不可以?难道只有对社会有意义才值得被记录吗?个人的可不可以?
或者说,夏老也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了一生。可是,他的爱好就是登山,他的梦想就登顶珠峰,尽管失去双脚,他依然没有放弃梦想。这值不值得敬佩?
似乎有点道理,我需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