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下午15:30左右,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
女儿:妈妈,老师让我在家长会时,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方法,让我今天写下来,明天交给老师看。我从来没写过,不会写,你帮我写一下嘛。
我当时是怎么回答她的?具体的内容我记不太清楚了,但中心思想就是:
1、 这是老师交代的任务,接受了老师的任务就需要自己完成,要不你可以婉拒老师的要求。
2、 关于这项作业,你还没有开始想,就认为很难完成,想请求帮助,太过依赖。
3、 你可以先自己想想,列出纲要然后再简要描述一下。你需要大人支持,可以,但前提是你自己要先思考。
这通电话结束后。下班回家,女儿已拿着她写好的草稿给我看。我看了下,女儿在纸上列出了7条她平时学习的一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虽然不多,但至少自己进行了思考和总结。随后,我跟她就纸上的内容进行修改完善,让她补充了开场白,并将这几条内容进行了分类,从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在我的协助下,女儿将这7条重新调整了下顺序,将学习习惯相关的内容排列在一起,学习方法的相关内容排列在一起,完成了这项作业。
在家长会上,老师一共安排了3位孩子分享学习经验。另外两个孩子都是写了一篇长文稿,然后打印出来在讲台上读。女儿分享的内容比较少,用了3页PPT就分享了她的内容。尽管与其他两位孩子相比,有不足,但我仍觉得,女儿做得很好,这是她自己独立完成了内容的组织与编写。
在这件事上,我自认为自己做得很好,没有让女儿养成遇到困难就依赖家长的习惯。
但看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后,再回顾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发现我当时完全忽略了女儿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
当他们情绪良好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也好。
如何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情绪?
接纳他们的情绪。
现在再回想一下我当时的回答,居然没有一个地方做对了。我当时究竟做了了些什么?
l 否定情绪
“你还没有开始做,就觉得它难。”
l 哲学式反应
“你不能太过于依赖大人。老师布置的任务,你既然答应了,就应该自己承担。”
l 建议
“你尝试着自己去思考,就会发现它没有你相像的难了。”
书中提到
当情绪被否定时,孩子容易推动勇气。
当负面情绪被得到认同和接受时,孩子觉得受到鼓励会继续努力。
同时针对如何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了一些建议或做法:
1、 认同孩子的感受。
“听起来你很失望。因为精心而丢分,是让人生气。”
2、 用语气或语言接纳孩子的感悟。
“噢”“嗯”“啊”或者“我明白了”
3、 给予孩子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幻想
“要是有一支魔笔,出错时会自动停止,那该多好!”
4、 即便你想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也要接纳他们的情绪。
“你还为那个分数生气,踢桌子!我可不允许你这样。但是你可以告诉我,还有什么使你这么生气,或者你可以把它画出来。”
接纳孩子的情绪,这个道理很早就懂,却并没有对此重视,因此在与女儿的相处中,并不能做到接纳孩子的情绪。就算偶尔能做到,也是因为自己当时心情不错,容忍了孩子的坏情绪,并非真正接纳了女儿的情绪。做这仍然是内心的家长权威意识在作祟。觉得我说什么,孩子就应该照我说的去做,没有真正尊重孩子。
随着女儿越来越大,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和自我意识了,发现孩子稍一遇到不顺心或困难或挫折,就容易发脾气。这时,才开始重视与女儿关系的重塑。多年后,再次翻出《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希望能通过重新阅读,反思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做出改变,处理好与女儿的关系。让亲子关系能和谐融洽。
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应该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否定、批评和建议。
我应该多跟女儿说
“嗯,我知道你不喜欢。。。。。。”
“听你这样说,你一定非常难过/不高兴/生气/。。。。。。”
“是的,这种事情,你以前从来没有做过,你担心做不好。。。。。。”
“哦,我了解了,你这样做的原因是。。。。。。”
当然,跟女儿的相处,还有很多很多场景,我不一定都能想出如何回应女儿当时的情绪。但我想,哪怕只是一句“嗯,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我想也能缓解女儿的坏情绪,让她平静下来,而不乱发脾气。
首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并持续坚持。希望在我的改变和持续坚持下,能带来女儿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