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学车的第2天,还是跟昨天一样,完全不明白是什么东西,值得高兴的是发现了自己的一个问题,并且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科目二的重点是找对教练说的点,今天之前我一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因为我根本就看不到什么点,也是突然发现,原来是座位太低,身高不够,等在座位上垫上坐垫后立马就觉得跟原来不一样了,竟然在别人的指挥下倒进去了一次。
在动手方面,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比较低能的,特别是需要手脚协调的事情,小时候为了学骑自行车不知道摔了多少次,但是学会就是在那一瞬间的事。我相信这次学车也会是一样的经历,前期的不断摸索一定会为后期打好基础,更何况现在我已经不是小时候了,学习一样新东西我已经开始能够总结技巧,肯定能更快的让自己进入状态。
以前知道的词是“熟能生巧”,而现在我学习到了有一样技能是“刻意练习”。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斯·埃里克森博士所著《刻意练习》一书中指出,我们小时候听到的众多天才的故事大多是刻意练习的结果,世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天才。
书中指出,要想做到有效的刻意练习,需要遵循3F原则,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和纠正(fix it)。
针对学车这件事,按照我的资质,想快速的练成并不现实,于是我只能借助刻意练习。
专注
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个男人在监狱很多年,出狱后亲人朋友去接他,他没有要求马上回家,而是希望去打高尔夫球,他说他想验证一下自己在监狱的成果,原来他在监狱期间,一直在脑子中模拟打高尔夫球的样子,怎样挥杆,怎么打球,怎样计算风的速度,就这样在大脑中想了很多年,等到他终于可以真正的打高尔夫球的时候,他希望能去验证一下自己的想象有没有用,很神奇的,到了球场,他真的打的很好。
因为这个故事的启发,我相信在脑子中模拟的重要性,这两天我一直在脑子中模拟练车时的细节,而现实中的每一次练习都会为我的脑子中提供更多的素材。想象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专注,因为总是会被其他的事情所打乱。
反馈
一起练车的有很多的学员,他们都会在旁边看着,有了什么问题大家都会讨论,我能够得到一定的内部反馈;而另一部分反馈则是来源于自己,每一次联系都要认真看自己的结果,同时看别人的练习,不断的找到问题点。
纠正
得到反馈后的下一步就是及时的做出改进,同时对照之前讲的标准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下一步改进的方向。
我们总是想被别人看上去很轻松的搞定一件事,可是事实却是真的有很多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没有那么容易,对待这些,我们不应该逃避,而是更加努力的刻意练习,让自己轻松的做到这件曾经很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