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保持在未来里

“倘若价值陷入迷茫,该如何寻找自身的意义”

最近,又在看《十三邀》。

奇怪的是,许知远的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重复。

声音如同我正在看一样。

为什么我会听到这句话呢?

好像是最近到了一个瓶颈。

我读书速度慢了,原因?

其中有的内容不太能够让我受到启发,没有感受。

我每天输出少了,原因?

输入少了,写的速度快了(当然写了还要改),不知道还能输出什么了。

有些被刺激了,原因?

外界的能量来了,考研座位的划分,一个班只有三四个不考研,除去出国,而我是那三四个人。

陷入价值迷茫,有吗?

不知道我能够创造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出来。

在保持觉知吗,有吗?

有,但是时常如此,会不会形成过度内耗?

我认同我给自己定位的身份吗?

认同,我原意去做这个身份应该做的事。

那你有什么顾虑的?

好像是源于数据。

那重要吗?

有点重要。

为什么?

因为那是一种反馈。

就像我不知道我写的东西到底有没有用一样。

那是不是你写的太多了,或者你写的话题不够吸引人?

写的是有点多。

话题,我是写的我想到的一些话题点。

那既然如此,你没有迎合大众,结果必然会有所不如人意。

抱什么期待。

路还长着呢。

想一想那条线,前期是多么的直。

胡林翼言:

“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到水尽山穷之时自有路走,只要切实去做。矢志不渝地去探索去追寻,只有历经重重磨难只有碰得头破血流甚至直到山穷水尽,才可能溯本求源知其精髓。”

怪你磨炼还不够,明天读读哲学。

明天尽量多输出一点,还有保持持续输入。

想想你还有整整一面的书单还没读。

还有时间去顾虑那些不受你控制的东西。

只关注你能够做好的就行了。

时间真的挺紧的,你所做的事情—只有不断的积累、积累再积累。

请刻意保持专注阅读!

请刻意保持往难一点的区域输出!

自我非本我。


时间不过弹指一瞬间。

我发现,当我有些不再很忙的时候,时间流逝的更快。

一天比一天快。


有些瞬间,我感觉到生命无比的短暂。

时间走的如此的快。

我们到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的。

俞敏洪老师在《酌见》里说:“我的有效生命只有20年了”

听着很悲凉,我转头想了想自己的父母的年龄,不禁更悲凉。


所以,如果你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

就算要停下,也不能停下很久。

停下后,必须快快整理好再继续前行。

据闻“7年一辈子”,那不妨就花这一辈子做这一件事试试。

有什么好怕的呢!

到最后,我们的结局都一样。

还不如现在就用力的留下一些痕迹。


选择就意味着放弃。

这个机会成本,你懂的。

你也已经投入了很多的沉没成本,所以,你所要做的就是继续投入时间和精力。

这才开始多久,你就有些似乎不耐烦了。

前一秒还在感叹时间短暂,现在就有些似乎受不了了。

索性思维是活在当下的,不是活在未来里的。

看远一点,不要受于当下。

我想,我学此专业的缘由之一。

其中就是让你要有一个长期观念。

长期保持思维在未来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