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跳出农门
“知识改变命运”几个大字就写在客坊中学教学楼的上面,客坊中学是一所乡镇中学,在那里曾经走出了客坊乡的第一个博士杨再平而名操一时,刘德厚上小学六年级时就有幸参加了客坊中学迎接杨博士回母校探望的活动,他拿着花环同许许多多的学生站在道路的两旁,当杨博士的车队从道路中通过时口号齐刷刷的响起“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那年是1998年,刘德厚12岁,一年以后刘德厚小学毕业,进入客坊中学上初中,他的父母都在这所中学做生意,加之两个舅舅和舅母也都在那所中学任教,所以他进入中学后被分到了一个较好的班级。
由于小学时的刘德厚更多的时间都是在跟同学“切磋武艺”,学习基本都是业余选择,当年小升初考试,客坊乡一共六百余名考生,刘德厚排名五百四十多名,升学对他来说似乎太遥远,父母对他期望也并不太大,倒是他的二舅对他挺上心。
由于父母每天都在学校,学校的老师也几乎全都认识他,刘德厚的一举一动父母都能很快知道,所以刘德厚只好把小学时期的“匪气”收敛了很多。
武艺是没有办法跟人切磋了,那就谈谈情吧,从小学就跟程小雪相好,这上了初中正好可以表白一下了,于是纸条情书成了刘德厚初一的创作主业,可是好景不长,本来约定的每周三分情书突然有一天就没有了消息。再一打听,原来是小雪移情别恋了!
刘德厚伤心的一天没有吃饭,趁着睡午觉时趴在桌上痛哭了一阵。期末考试如期而至,刘德厚望着一张张陌生的试卷呆若木鸡……考试成绩出来后,刘德厚成了老师们开玩笑的对象,地理尽然只有8分,。
那个年代的考试百分之七十都是本地人,所以学校也就是老师们的家。假期的下午老师们都坐在学校的操场晒太阳,看见刘德厚过来于老师问刘德厚的成绩,刘德厚没好开口说,大舅母正好也在,于是结果话题“他的分数不好说,说出来怕把你们吓到”,然后就是伴随着一阵哈哈哈大笑。
刘德厚的父亲是个退伍军人,上过高中。写得一手好字,为人正直,作风正派,所以在学校做了多年生意都很得人心,对于刘德厚的成绩,父亲从未责骂过,只是父亲经常对刘德厚说做人要有骨气,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在自己能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习,不要以后长大了留遗憾,父亲还说,你的两个舅舅和舅母都是老师,你搞不懂的可以去问他们,你成绩考差了你自己脸上无光,我们和你舅舅他们也都无光。
后来一次二舅给刘德厚讲起了他曾经读书的一些事,并告诫刘德厚以后一定要走出去,走出“巴东口”跳出农门。
那时的刘德厚并不知道二舅口中“巴东口”是个什么地方,但他知道只要过了巴东口就一定走出了农门,走出了贫穷,走出了落后。
第二节 好男儿志在四方
初二的刘德厚似乎突然懂事了,他主动承担了锁教室门和开教室门的任务,每天天不亮他就急匆匆第一个赶到教室,每晚下课后也是他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回家后的刘德厚总会在睡前再把全天学习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刘德厚突然发现以前很多比他成绩好的同学都被他摔到了后面。
但到了初三刘德厚突然沉溺于看小说,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他都爱看,结果考试成绩又慢慢的下滑,直到中考前的最后一次摸底考试,刘德厚排名全县六百多名,就这个成绩上建始一中根本无望!
那个时候的高中分为自费和公费,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