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韩非子·内储说上》有云: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禀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竽是古代的一种簧管乐器,长得有点像笙,但是比笙更大。竽的演奏在战国至汉朝这段时间非常流行,齐宣王对竽的喜爱自然也是不在话下。他不仅喜欢听人吹竽,还好面子,讲究排场,所以他听人演奏的时候,那乐队必须是三百人以上的大乐队。一天,一位复姓南郭的读书人,听说参加齐宣王的管乐队待遇很好,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于是便跑去给齐宣王拍了一通马屁,表明自己要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开心啊,乐队人越多,团队越大,显得自己越牛逼嘛,于是就让南郭先生加入了自己的管乐团,让他获得了乐队老队员的同等待遇,从此衣食无忧,风光无限。然而,人是会死的,齐宣王在位十九年便嗝儿屁了,他的儿子田地继承了王位,史称齐湣王。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不过他不喜欢听乐团表演,人家要听独奏。南郭先生这回可就抓瞎了,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只会吹牛啊!于是,聪明的南郭先生捡了个空档,夹起尾巴逃走了。说来也真是可悲,南郭先生既然有本事混进齐宣王那么庞大的管乐队,怎么就没跟着乐队好好学习,把吹竽的本事练到家呢?真以为在大团队里混吃等死就能享受一辈子吗?
南郭先生最终变成了难过先生,滥竽充数的典故流传到了今天。殊不知,当今社会到此处都有这样的南郭先生。前几日,齐齐哈尔市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的主席杨某某,在当地一台庆祝中秋佳节的文艺晚会上表演吹走葫芦丝,将葫芦丝拿倒了竟然浑然不觉,在影响播放的悠扬琴音里,衣着光鲜的“杨主席”陶醉其中,怡然自得地做出吹奏姿态。只可惜观众不是瞎子,甚至当时同台演出的一位长者试图帮她纠正过来,可是人家不领情,“我吹我的,你吹你的,别碰我(白眼儿)......”
很快,“杨主席”“倒吹葫芦丝”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整个事件被曝光。然而人家一点不觉得害臊,企图把自身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说什么那是工作人员把葫芦丝递给她的时候递反了,难不成人家给你是反着的她就不会把它顺过来吗?这很难吗?或许真的很难,因为她根本就分不清葫芦丝的正反。“杨主席”还说是为了保证舞台效果,才故意将错就错,继续坚持演出的,说得自己很对得起观众,非常敬业似的。如果我们都是傻子,我们就信了,可惜观众都不是傻子。很好奇“杨主席”追求的是什么舞台效果?滑稽效果吗?记着采访时,大言不惭地说这件事情就是有人故意炒作,说人家对她和团队羡慕嫉妒恨。想来真是可笑,像这样不懂得尊重观众,一味把观众当傻子,在台上台下都这般不负责任的态度,有什么值得羡慕和嫉妒的呢?不过她说的有一句话我还是信了,她说其实她“会吹”。可不就是会吹吗,不过吹的可不是葫芦丝!南郭先生能够在齐宣王的乐队里混吃混喝,直到齐宣王驾鹤西去,也没有人发现他不会吹竽,至少说明他样子摆得还算是靠谱的,肯定没有把竽倒过来吹。杨主席面对危机事件的这份坦然和淡定,选择逃走的南郭先生比起她来简直是弱爆了。我只能说,I服了U。
当今社会,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又何止“杨主席”一个?企业中,领着高额薪水却不干实事的比比皆是,整天就知道勾心斗角,坑蒙上级、拐骗下属,挤兑同级的事倒是干得得心应手。为什么很多的企业都抱怨,说人员流动太快,人才流失严重?因为你公司里养着一些“南郭先生”。这些“南郭先生”可谓是青出于蓝而又胜于蓝,专业技能与南郭先生一样滥,整人的本事倒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姑且称之为“南郭斗士”,你让有本事又想干事的人怎么活?
在一个企业里,能够留下来,坚持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不离职的员工,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本本分分做事、忠诚度极高的人;另一种就是所谓的“南郭斗士”,他们压榨有冲劲的新人,挤兑有本事的老人,凡是和自己不合拍或者觉得看不顺眼的,统统想办法挤出公司,最后公司就成了自己的权利地盘。一年又一年,仗着自己在公司的年限积累,人脉积累,可以大手一挥,说:“瞧,这就是朕打下的江山!”
而那些有能力“独奏”的员工,为什么要留下来受这窝囊气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公司的HR忙得焦头烂额,猎头们脸上笑开了花,因为他们的主顾永远有需求。人才就像水洼里的水,被阳光晒成了云,被风吹得到处走,然后下作了雨,流进新的水洼。
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从来都是适者生存、胜者为王。南郭先生之所以绵延不绝,正是因为他们不要脸,会耍贱,会伪装,还善于迎奉领导。于是他们拥有了超强战斗力和生命力,所向披靡。南郭先生在企业里,不但提高了企业的成本,更可怕的是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聪明的现代企业,都会主动得挤掉南郭先生。华为的任正非就跟人力资源强调,所有岗位都要去南郭化,要简化管理,精简组织,做强战斗部队。不淘汰没有贡献还拖后腿的人,就是对那些辛勤付出者的不公,还谈何以奋斗者为本呢。唯有能自我净化的企业,方能百年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