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说过,想到有一天,托尔斯泰将会死去,他的心中就一阵难过。
没有人能跳出生死之外,托尔斯泰也不两样,这位八十多岁的白胡子老人,离家出走后,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小车站,孤零零地死去了。
托尔斯泰离世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无数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缅怀这位伟大的作家。
托尔斯泰被安葬在他的家乡,这里有一处占地五千多亩的庄园,是托尔斯泰母亲留给他的遗产。托尔斯泰的墓地就在波良纳庄园的深处,一个幽静的地方。
许多为人类的文学艺术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化伟人,在死后都被后人以崇高的礼节隆重纪念,他们往往都有着极为高贵的墓地,有些甚至十分奢华。出人意料的是,托尔斯泰的墓地却是极端低调,这里没有十字架,没有墓志铭,只有一抷小得不能再小的土堆,它仅有一个棺材大小,形状也像个棺材。
这里仿佛传递着一个信念: 尽管墓主人为全人类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但他死后向后人索求的,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身位而已。
这个墓地的设计者,无论是托尔斯泰本人,还是别人,在这个问题上,都不存在任何矫情,因为托尔斯泰的一生,就是低调的一生,他虽身为贵族,却从不以贵族自居,尤其到中晚年,更是视自己的巨额财富为羞耻,他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每天除了写作就是农业劳动。他的书房也是十分局促,这里阴暗狭小,除了书籍纸笔,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托尔斯泰和他妻子之间的龃龉世人皆知,正是因为双方巨大的人生观差异,才导致了托老的出走。
事发的具体原因据说是托尔斯泰悄悄给了最小女儿一份遗嘱,内容是他把所有的财产都给小女儿,但要求她把这笔财富全部捐给社会。事情后来被托夫人知道了,她大发雷霆,气得托尔斯泰一怒之下走了。
托尔斯泰的平民思想从他青年时代就十分鲜明,我读过一些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如《三死》,《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等,尤其是《哥萨克》,更是塑造了一个努力向平民生活接近的青年军人的形象。
《哥萨克》是托尔斯泰青年时代创作的十分优美的中篇小说。
在《哥萨克》小说中,除了主人公奥列宁,还有一个老头使人印象深刻,这个老头十分开朗活泼,对生死看得很开,他说过一句话,这句话是,“人死了,不过是坟上长长青草而已”。
这句话在托尔斯泰心中很有份量,他在书中有好几次提到。
斯人已去长流水,只留青草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