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2日路遥出生在陕西省清涧县石嘴驿乡王家堡村,他是他们家的老大,后面父母又陆续生了几个弟弟妹妹,作为老大的哥哥,在那时担负起了哥哥的责任,虽然才三岁,自己还是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小孩,却要照顾自己的妹妹。
因为家里就父亲一个劳动力,整天都是外面做农活,而母亲不仅要照顾小孩,还要操持家里,有时还要去帮父亲的忙,因为有时候一些农活需要两个人配合。
所以等到路遥长大能干农活的时候,他又被父亲拉去地里干活去了。农民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劳动力缺乏,小小年纪的孩子也是整个家庭的劳动力。
那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打理好自家的地,不然一家都得饿肚子。
所以到了路遥7岁该上学的年龄,父亲还不愿意让他去上学,在父亲看来,上学又没用,还要耽误农活,损失一个劳动力。
但是路遥从来不放弃上学的想法,一直要求父亲,并且保证放学回来就帮忙干活。上学没多久,父亲便发现即使放学回来农活也会被耽误,索性让他退学。
胳膊拧不过大腿,路遥辍学了,但是上学的那颗心却没有放下。
他一直在找机会,这个机会就来了。
路遥的大伯住在陕西另一个地方,那是爷爷相应国家号召后搬过去的,但是后来为了保住原来的土地,只留了大儿子在那边,其余人都跟着回家了。
这个大伯不知什么原因,生的几个孩子都夭折了,40岁了还没有一儿半女,想到弟弟有几个孩子,于是到弟弟家过继一个回家养。
按照当时的政策,本不该路遥跟着大伯走的,因为那时路遥已经7岁,已经属于有意识的人了,被抱养后不容易和大伯亲,还有就是长子已经是家里的劳动力,长子还是家里的继承人,说什么都不应该是他过继给大伯。
但是,过继给大伯意味着他能继续上学,圆他的学习梦,所以为了能够继续上学,他和大伯做出了保证,就这样他争取到了自己学习的权利。
路遥从小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该怎么去争取,但是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想要什么就得在家去争取。
农村人的眼里,没有什么比地里的庄稼重要,那时候最重要的是填饱肚子,而不是填饱脑子。
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怎么谈知识,知识又不能让他们吃饱饭。
好在路遥坚持读书,坚持上学,并且因为从小独立便很有自己的主意,能够为自己做主,父父母不能为自己争取的只能自己去争取。
比如说他从小大小都是孩子们的中心,这也是他自己争取来的结果。
小时候,他能坎的柴最多,最快,而且有很多点子,所以小伙伴都喜欢他,而且大人们看他这样有号召力,也让自己的孩子跟路遥玩,认为路遥这个孩子有前途。
到了大伯那里后,因为是外来人员,自己的口音和当地人口音不一样,受到了当地小孩的排挤,也不被当地的大人待见。
但是人就是为了争一口气,虽然大伯大妈都教育他要夹着尾巴做人,但是野惯了的路遥哪里会就这样受气,于是他用自己的方法又称为村子里的孩子王,甚至还能像大人一样和村子里的大人谈话。
到了读初中的时候,因为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差距,虽然他没有被大家嘲笑,但是他却觉得自尊受到了打击。
因为城里人有钱,可以看1毛钱的电影,电影在那个时候属于稀罕东西,农村的孩子都看不上,所以看完电影的城里人有了谈资,他们把围绕在路遥深身旁的小孩都吸过去了。
路遥可以忍受饥饿,却不能忍受被遗忘,为了让自己重新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他开始大量的阅读,最后用他丰富的阅读知识重新获得了自己的焦点地位。
根据路遥好友的描述,路遥小时候其实很穷,经历过很多事情,但是那个时候的人经历的事情都很惨,但是路遥表现出来的不是认命,而是积极争取改命的机会,从他争取读书的机会,做孩子王的经历就可以看出。
人最怕的就是认命,一旦认命就不会去改变,认为一切都是本该如此,但是只有努力过才知道,什么是命,命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