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以来,各种繁杂的事务导致很难再静下心来读书,许是对书的不诚,深觉学习越发困难。趁着“道非道”的这股东风,总算“心不甘情不愿”地又踏实当了一回好学生(没办法,接近二十年的求学路,不知不觉自己竟害了不交作业就浑身难受的病,这与热爱学习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单纯和要反复确认门有没有关的强迫症同出一辙……)
对于中医入门,当然首选《黄帝内经》,是人文初祖轩辕皇帝与其天师岐伯,讨论养生治病的语录。 在此,我就以《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为线索,抛砖引玉,分享我的学习心得,望高人不吝赐教。
话说从前黄帝,生来十分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向岐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方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我曾听过徐文兵老师的讲座,其对于上古天真论有尤其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养生有如养花养宠物,不能任性妄为,而是要了解其天性。他认为学习养生的最终目的是“恢复知觉”,让本能指引身体运行。这便是我们“上古天真”的精髓。
蜥蜴断尾,乃是弃车保帅,而我们的身体亦有自保本能,当自身气血不足时,必先保护躯干气血供应,减弱四肢气血,故而“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这并非“时世异耶”,而是今人“不知道”也。方向一错,南辕北辙。
而何为“知道”?便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何为“法”?此间可意为历法。古之历法,有阴历阳历之分。阳历乃是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耕,阴历即是月之阴晴变化,用于指导生活。上古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根据日月星辰之运行,来调整生活,此乃“法于阴阳”。
何为“阴阳”?夫阴阳,天地之常道。阴阳四时,万物之终始,死生之本。阴阳,天地自然变化之规律,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何为“和”?晏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故而,“和”的前提便是不同。中医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故而不可同。“不同”并不等于“不和”,术业有专攻,此间养生之道,便是要将养生之术灵活运用,辩证施法。
何为“节”?此“节”既是节气之节,又是节奏之节,还可是节制之节,所谓“食饮有节”,便可见一二。
何为“劳”?劳即勞,在古时,顺应天时则日落而息,需点起灯火耗费力气的即为劳。在今时迫于竞争压力,用身体换取短暂效益之事比比兼是,顺应而来的精神压力更是让人恣情纵欲,此可谓杀鸡取卵,“故半百而衰也”。
人虽短短百年,弹指一瞬,昔在黄帝,生而神灵,还尤其注重养生之道,吾等俗人,更应向之。一世人身百世修,身体发肤都应珍而重之,若得无病无痛,百岁乃去,于己身,于家族,岂非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