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搞活动要分小组进行,我允许学生自由结合,可以和喜欢的伙伴分在一起。大家兴奋极了,不一会儿,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就分好了,在乱吵吵的场面中, 我发现了两个落单的人,一个女生,一个男生。
这个女生落单,我丝毫也不感到意外, 因为她的不自律,平时经常不完成作业,给同学们造成不上进的印象,故无人愿意和她搭伴。这种情况在情理之中,可见,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生怕和她在一起被归为同类,遭人排斥,这种心理很正常,不难理解。
可另一个男同学的落单却让我感到心里不落忍,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个各方面严格自律且学习踏实的孩子,成绩优秀,家庭教育也很好,怎么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通过对他平时的观察,我知道,这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虽然成绩好,但是不善与人沟通交流,基本上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几乎没有朋友。平时不搞集体活动,这种情况没有凸显出来,但并不能代表它不存在。
看着这个落单的孩子,看着他脸上尴尬的表情,我想,这个孩子的内心该是多么的孤独呀, 他小小的心一定受到了深深的刺痛,作为老师,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呢?
首先,我觉得应该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并验证孩子的这种情况,然后帮助家长出谋划策,让孩子尽快走出自我的圈子,和同学们建立起联系,体会友情的快乐及同伴的作用,这对一个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不容小觑。
在这方面,我是有一些经验的。当初,由于我的孩子也比较内向,为了帮助他找到朋友,我就抓住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展开行动,比如,孩子的生日时,给他举办生日会,让他邀请他的同学来参加,给孩子们提供互相接触的平台。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参加家庭party,多见识,克服社交恐惧心理,孩子们年龄小,只要有这种机会,慢慢就会热络起来,一次生两次熟嘛。
当然,这种做法只是个开端,后续行动也得跟进。接下来,作为孩子的家长,可以主动与别的家长联络,了解学校一切事宜、孩子在校表现,因为有交集必会促进双方接触的频率,等到一定时机,由家长联系逐步过渡到孩子联系,在各种机会中增进交流,建立友谊。总之一句话,没有机会也得创造机会,一切事在人为。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在社会生活中都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发展人际关系,提升应对能力,这既是作为人必需经历的锤炼,也是心灵必要的滋养,家长们大意不得,因为它关乎孩子个人的体验和人生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