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电脑也没有MP3的时候,我买的第一张卡带就是刘若英的。看这部电影很大的原因是年少时的情怀作祟。
我向来不害怕剧透,甚至喜欢先看故事梗概,看到了故事的结局,再看人物如何一步步走向结局。这部电影同样如此。
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预告时,我想起的竟是萧亚轩的同名歌曲《后来的我们》。“从前的我们,哭着笑着,都总是两个人;后来的我们为什么不能?”
中国的青春片大同小异,都是在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很可惜,往往是无疾而终。电影里,黎见清说:“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方小晓说:“那我不希望和你有故事。”
不少影评说,这个故事太过平常、碎片。却在看完后忽感:青春,不正是这样的平常、琐碎么?这部电影告诉你:你身上自己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的故事,其实,连写入剧本都不够格啊。都是这样的:拼尽全力去爱、去相信、去梦想的爱情,居然如此不堪一击、平庸烂俗,看起来就像一个笑话。到最后,你以为可以用最美的诗词歌赋去歌颂的故事,不过是俯拾即是的尘埃,微不足道,尴尬卑琐。
学生时代,我幻想过爱情的样子,我以为,爱情会是遇见他,于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从此赌书泼茶、红袖添香、闲教鹦鹉念郎诗。从此杨柳陌上,燕子楼西,青苔碧瓦,小榭莺啼,但使相思不相负。
可惜,生活中的“如果”比“刚好”多得多,我们只是从青春里匆匆打马而过。
十年时间,人生依然天翻地覆。黑白的画面,是他说的“如果伊恩再也找不到凯莉的话,那世界再有没有色彩。”故事应该戛然而止的,应该在十多年后窘迫的遇见时戛然而止,再见不再认。或者,在黎见清视频通话里的“爸比”响起时,方小晓走了,再也没有回头。一个背影,千千万万。再或者,在黎见清说“我觉得你很惨”时。你娶妻生子事业有成,你对依然独自漂泊的她说:“我觉得你很惨,一个人无依无靠。”就是这么残忍,残忍地撕裂最后的温情。
如果到这里戛然而止,曾经的相依相伴,如今的相厌相弃,那也是一个好的尾巴,如同“一级级通向那没有光的所在”。
可是没有。刘若英拍的是爱情,是幻想。我看到了最后伊恩找到凯莉,世界有了色彩。似乎只要把这份感情还放在心里,就可以他依然夫妻和美家庭美满,她依然独自一人期待着遇见能保护她的人。就像游戏里,happy ending了。
足够虚伪,足够没有诚意。
多年前,王菲唱:“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别太快冰释前嫌,我们要互相亏欠,要不然凭何怀念。”“我们要互相亏欠,我们要藕断丝连。”
不,请你,请你们,两不相欠、斩草除根。
方小晓:“你爱过我吗?”
黎见清:“爱过。你爱过我吗?”
方小晓“我一直都爱你。”
这样的对话真是令人生厌。你一直爱着他,而他是“爱过”,他在为你努力的房子里和另一个人有了新的家,纠缠什么?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理由互相亏欠?既然其中一人已经一笔勾销。
还有什么理由藕断丝连?既然所有的遗憾、感伤、幸福,甚至庸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已经与你无关。是的,曾经陪他吃尽苦头、喝尽苦酒的是你;曾经全心全意爱着他的是你;曾经坚信他漫无天际的梦想的是你;曾经和他幻想大沙发和温暖的家的是你。现在呢?
何必,让故事变得道德败坏、疲惫不堪?
索性两不相欠,自此,人生各自天高云阔;索性斩草除根,自此,人生各有荣枯遇合。
毕竟,放手时谁也没有挽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