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阅读到底是其本身的事吗?
阅读本身的魅力是巨大的。阅读优秀的作品,固定类别的作品,能给阅读者带来的视野的飞跃式开阔是重要的。仔细耐心地去品评和感悟一部作品,在其文字中寻找美,这是一个需要些经验的事,也是一件收获丰厚的事。探索故事和人物背后的因缘,比单纯地体验阅读快感,更能让人深陷。
选择阅读类别是一个不了忽略的前提性问题。有很多种选择:经典、纯文学、世俗文学、推文、超长网文等等。对于写作者来说,网文的内容一般偏向表面化,缺乏思考,只局限于娱乐性的享受,对阅读理解和文字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
举几个经典的例子:
当我们阅读《变形计》我们读的是一个小职员变成虫子之后的家庭状况吗?当我们阅读《包法利夫人》,我们阅读的,是一个乏味生活中的家庭主妇,被一个农场主引诱偷情,又死于购物欠款的故事吗?
显然不是的。
卡夫卡呈现的是一种存在的疑问,生活的形式,生存的形式,家庭和社会对一个人的要求,一个人的身份变换对他自己和家庭的形象等等。如果我变成一只虫子,我的家人会接纳我吗?如果格力高变成的是一个老人。一个病人,家人的看法是什么样呢?他们能要求摆脱他吗?同样的,如果格力高突然变成一个有钱人,他能要求拜托这些家人吗?
艾玛是一个穷极无聊的人吗?是一个幼稚、孤单、低级趣味、占小便宜的人吗?她应该得到诚恳的对待吗?她应该得到一份充满快乐的两厢情愿的爱情吗?这个世界对爱情是怎样一个态度呢?我们对一个粗俗、无聊,但很爱我们的人,可以提出狠心的拒绝吗?
每一个人都有许多想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被想到,还被认真的思考,被需要,由这些问题所引发的更多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探寻,将无休止的进行下去。这些思考和探寻,将塑造一个新的人。这个人,有其原来就具有的所有的个性和爱憎,却多了一种独到而敏锐的眼光,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的重要,能发自内心地理解别人,接纳多样的好与不好,能用更多的对比的眼光去分析世事人情,更多地用善意包容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类型的人。
第二个问题:写作的常态是什么样的?
当然了,写作的人和不写作的人是不同的。但是,写作的人区别在哪里呢?是文字优美,气质华丽吗?写作者总是郁郁寡欢吗?我想不是的。
写字的人,首先是孤独的。他或她用了那么多时间,去与幻想中的人物交流,去感受一个理想的世界,那里面有风的方向和树叶的颜色,怎么可能还有充足的时间跟这个世俗的世界充分的交流呢?我说的不是很准确,应该说,是与现实的世界缺乏过多的,娱乐性的体验。
所以写字的人应该是孤独的。
但孤独并不能解释得尽,还有许多许多特点,放在他们身上,有时候体现为让人难以置信的类似癫狂的东西。但是请放心,于他们自己,那些都是最正常的。
然而有一种东西,之前对于他们脑子里存在或者正在创造的内容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
没有心平气和的态度是不能完成任何写作的。
你的人物是活生生的存在着吗?如果是,他们愿意被你用你的那种独特而缺乏周全的眼光表达出来吗?你没有写的那部分,他们希望被隐藏吗?他们愿意被读者一次次地误解吗?他们愿意把自己的伤疤展示在那些素昧平生的人眼前吗?
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人物总是要不停的和你周旋,就是不告诉你他下一步的计划,你的写作就永远不可能完成。
所以,我想我看到了一些心平气和的交流,就在优秀的写作者和他们的人物之间。
第三个问题:写多少和怎么写?
我想关键是,第一,要有一个学习的方向,边写边学,所以路要准。第二,脑子要灵光,如果你累了,写作疲于奔命,那不如不要写了。
对于题材的选择,有一个主流的观点,就是不要一开始就修长篇。对这个观点,我是持着观望态度的。对于一般人来说,过得是平凡的生活,追求的是舒适,自然喜欢循序渐进。但是如果你想当一个作家,一个能靠写作吃饭的人,基本的能力是要有的。长篇,是细节积累起来的,有的人做减法,喜欢写短篇,有些人喜欢做加法,喜欢写长篇。我的立场是,写长篇是基本功。这个观点不讨好,是的。但是,请问,没有写长篇的耐心和毅力,你如何深入地挖掘人物,设计情节,保证可靠?现在的许多短篇不好看,原因很简单,就是故事很假,全靠独特的思维来吸引人,靠有趣来折磨人,这是不好的。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很多短篇,很好看,吸引人,但是文字没有质感,像第一眼美女,没法看第二眼。你要从一个长篇故事里,提取出一个精华,变成短篇故事,这才是短篇小说的正道。
说到这,其实还不是一个准确答案,是的,那么我给你一个我认为比较准确的答案吧:在充分阅读和休息的情况下,写的越多越深入越好。
最后是一个忠告:不要让懒惰有哪怕一点点生存的空间。
读完这一篇,也许你想读读我的长篇小说,这里正好有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