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倍中午回来说吃方便面,那好吧爸妈忙,自己去买,还买回一个作文本,煮面的功夫上楼写作文去了,原来昨晚的测试卷作文没写,自己记错了,挨批评了。我还提醒她作文没做,她说作文不用做,俺家倍倍我是知道,不是老师让写的作文或者作业她是不会做滴。
下午放学姐姐接上倍倍直接去的二姨家,写完作业去吃二姨积攒送的四人餐火锅呢。六点做完语文作业就去了,结果到那没位了,老板说需要预约,好吧。就是变相不让白吃哈哈。
我们就去了东边天然居吃的。天然居老板真发财客人满满滴就剩一个桌给我们正好。吃饭时倍倍很会照顾俩妹妹了,怕莹莹磕桌子上喽知道用手挡着了。
吃饱回来就八点半了,读完英语又写了好词好句就快九点了。倍倍想和姐姐下五子棋,我告诉倍倍今天还没读书呢,订上番茄钟读一个番茄钟的吧。倍倍也算是听话的孩子,就把棋盘给了我,订上钟就开始读书了。今天读的满分作文。
上午刚听了田老师讲的,给孩子营造学习氛围,倍倍读书,姐姐读书,妈妈也在读书那会儿静得只听见番茄钟的哒哒哒哒声,心中暗喜。倍倍读了六页就说困了。好吧已经不早了睡觉吧。
今天二姐发的朋友圈,我看也适合给孩子用,就复制到了这里,闲来没事了读读品品,今天我就已经读了三遍了。
把表扬藏在批评里:
批评和表扬,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容易,你得看得细、看得准,还要做到合理公允、没人喊冤。这么麻烦的事,管理者还要坚持做,背后的目的无非是这么两点:
1.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流派,叫做“行为主义”。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人的行为表现,之所以发生改变,是外界强化作用的结果。在管理范畴里,表扬是正向强化,批评则属于负向强化。认可或者否定,是对员工未来行为的,一种有效的引导,换句话说,不是为了之前,而是为了以后。
2.公司是一个群体,你的批评或者表扬,看似是瞄准一个人在说,实际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听到。所谓杀鸡给猴看,目的不在某一棵树木,而在整个森林。
当然,通常来说,我们表扬一个人,一定要当面表扬,让所有人都听见。而我们批评一个人,一定要私下说,被批评者会很感激。通常我们说的:“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那批评和表扬是不是一样有用呢?
行为心理学当中,有一个著名的“保龄球效应”,讲的是:两个教练,各自训练水平相同的队员,但用的方法不同。教练A会说:“很好!打倒了7只。”教练B会说:“还剩3只没倒,你留着凹造型呢?”一个以表扬为主,一个以批评为主。这个实验重复做了很多次,结果都差不多,A教练带的队员,成绩持续提升,B教练带的队员,几乎没什么长进。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在于,批评一个人,你不可避免地会连带伤害到他的自信和自尊,结果就是,他变得越来越怕,怕犯错,怕承担结果,进而他会躲,因为做得越少出错的机会越少。
相反,表扬是一项“开发宝藏”的工作。越表扬,他越有信心,越愿意练习和尝试。受到积极鼓励的行为,会占去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把不好的行为也给“挤掉”了。
聪明的管理者,不是只表扬,不批评,而是会套用“二八原则”,多表扬,少批评。
批评和表扬,还有什么更高阶的技巧吗?老路送你两个方法,还是,下属要什么?领导还要给什么?
第一,下属要:把批评藏在表扬里。可以批评方法,但别忘了表扬动机;可以批评结果,但别忽略了表扬过程。用表扬包裹批评,人们更容易接受。
第二,上司给:把表扬包在批评外。批评分情境,可以按照你和下属的关系远近,以及他的个性成熟度,来决定把一层批评,包在几层表扬里。
好了结束吧!我也该睡觉了,一早还得早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