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知性图型都是想象力的作用,即想象力对时间的先验规定,而这种规定也体现了想象力的一种综合作用。康德在前面第10节曾提到,“一般综合只不过是想象力的结果”,而“我所理解的综合在最广泛的含义上指把各种表象相互加在一起并将它们的杂多性在一个认识中加以把握的行动”。
所以想象力对时间所作的先验规定也可以看作对知觉中所体现出来的时间表象的一种综合,这种综合导致“一切直观杂多的内感官的统一”。本来,如果没有想象力的作用,单凭时间本身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能力,它里面有什么就有什么,时间没有半点发言权。但现在有了想象力的这种综合,使时间带上了一种先验规定,一切知觉内容不仅仅是“有时间”的,而且受到时间的规定,如时间的序列、充实度、秩序和时间的总体规定,因而一切直观杂多“在内感官中”、也就是在时间中得到了初步的统一。
而在此基础上,又“间接导致作为与内感官(某种接受性)相应的机能的那种统觉的统一”,即导致知性机能的统觉的统一。因为知性的统觉的统一机能就是与感性的接受性“相应的机能”,统觉的统一就是对这些接受下来的感性杂多的材料的统一;而这些杂多材料又首先在内感官中被纳入到时间的先验规定之中,才成为被提供给知性范畴来综合统一的对象的。正是由于有先验想象力所造成的时间的先验规定,知性范畴对感性杂多的这种统觉的综合统一作用才成为了“间接”的,而时间的先验规定对时间中杂多表象的综合则是直接的。
【所以,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就是给这些概念带来与客体的关系、因而带来所指的真实的唯一的条件,】范畴要与客体发生关系必须要经过图型,只有通过图型范畴才能针对感性经验的对象起到统摄的作用,也才能获得它们的“所指”或意义,因为没有所指的对象这些范畴就是“空的”,就没有意义。所以康德说范畴只能有经验的运用时,他想到的首先是必须运用在时间图型上,言下之意就是必须通过图型而运用于经验性的杂多材料上。
图型是范畴能够运用于经验对象上的唯一条件,因而也是范畴的真实运用的唯一条件,【因此,范畴最终就并没有其他运用,而只有经验性的运用,因为它仅仅用于通过某种先天必然的统一的诸根据(由于使一切意识必然结合在一个本源的统觉之中)而使诸现象服从于综合的普遍规则,并借此使它们顺理成章地彻底联结于一个经验之中】。
范畴的运用本来就是要建立客体,而要建立客体就必须通过图型法,这样才能实现范畴本身的使命。可见图型法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一种外在技巧或方法,而是范畴本身能够起作用、能够有意义的唯一的前提条件,因为范畴没有任何别的运用而只能有经验性的运用,只能通过图型运用于经验性的材料上。所以,范畴“仅仅用于通过某种先天必然的统一的诸根据(由于使一切意识必然结合在一个本源的统觉之中)而使诸现象服从于综合的普遍规则”。
这里“诸根据”指诸范畴,范畴就是知性据以用来先天统一诸现象的,知性通过它们而“使一切意识必然结合在一个本源的统觉之中”,从而使得诸现象“服从于综合的普遍规则”,而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些现象“彻底联结于一个经验之中”。现象只有服从于普遍规则并在经验中得到彻底的联结,才能够成为一个客观的对象,否则就还是不感性形式的一些主观的表象,满足不了范畴的客观认识的目的。由此就更突出了纯粹知性的图型对于范畴运用的决定性意义,它关系到范畴能否完成自己运用于经验性对象以建立起客体来的使命。
下面讲:【但是,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处于一切可能经验的整体中,而先行于一切经验性真理并使之成为可能的那种先验真理则在于对这一切可能经验的普遍关系】。这个“但是”表示一个转折,什么转折?这要联系上面来看。上面一段是说,知性范畴的一切运用都必须要以图型为前提,知性的范畴通过各种图型才能运用于具体的经验对象之上,“并借此使它们顺理成章地彻底联结于一个经验之中”。而这一小段的“但是”这个转折,表明范畴不仅仅使这些现象“彻底联结于一个经验之中”,而且使得“我们所有的知识”、乃至于使得”一切经验性真理“成为了可能。
也就是说,范畴通过图型统摄经验性的材料不仅仅是个范畴能否有效运用的问题,而且是个“知识”或者“真理”的可能性问题。由范畴借助于图型而建立起来的那个彻底联结了的“可能经验的整体”,正是“我们所有的知识”的有效范畴,在其中,“先行于一切经验性真理并使之成为可能的那种先验真理则在于对这一切可能经验的普遍关系”。
在这里,“先验真理”指范畴的先天形式对于范畴和后天经验的普遍联结作用。在自然科学中,我们所要追求的知识都是“经验性真理”,但这种真理全都“处于一切可能经验的整体中”,因而有赖于范畴的“先验真理”先行于它而对这个可能经验的整体发生普遍的关系,也就是通过图型把这个可能经验的整体建构起来。这就从知性范畴的运用条件问题转入了知识和真理的构成问题。这就是这一小段的“但是”的转折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