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想想,你第一次吃一种从没吃过的食物,你要多久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吃这种食物呢?只要吃一口就可以确定了,对吗?
同样,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也只要看一眼,就会对他有初步的印象。那么请认真想想这一点:别人也只要看你一眼,就会对你有初步的印象。
参加考试比如考驾驶证,给老师或者考官留下一个初步的好印象很重要;
想去一家心仪的公司,求职的过程中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初步的好印象很重要;
结交朋友甚至找伴侣,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给对方留下一个初步的好印象很重要。
那么人与人之间主观印象的形成有哪几步呢?
第一步,观察者会观察你的外表、肢体动作、言语、地位等透露出来的信息,无意识、自动地对你形成初步印象。
该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观察者的直觉、常识、个人经验以及各种假设、偏见。观察者不会理性分析影响你行为的各种因素,此时往往产生的是有偏差的印象。
第二步,如果观察者发现过去对你的判断可能不恰当,就会启动纠偏机制。这个过程需要理性分析影响你行为发生的各项条件,是个费时费力的过程,如果没有强烈的动机,一般观察者不会主动进入该步骤。
比如我之前是一个不怎么注重个人形象的人,比如穿个大红袄在人前走来走去,上讲台讲话粗着个大嗓门,怎么感觉把曾近的自己描述得像一个大妈一样,然后给一位朋友的第一印象是“世界上怎么有这样的女生”。
但是后来随着和这位朋友接触越来越多,她开始慢慢改观了对我的看法,比如发现有时候我策划活动挺有意思的,时不时来一个新鲜的小点子玩意儿,比如她觉得虽然有时候大大咧咧的性格,但是也有细腻的一面,在她咳嗽的时候给她买止咳糖浆。
所以通过后来的相处慢慢了解了我之后,她开始纠正自己当初的初步印象判断偏差,然而以后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很重要的是第一印象,难道以后每接触一个陌生朋友在后来都会如我和这位朋友这么有缘分继续相处么?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ps:人们为了尽量“省力”,往往只思考他们觉得有必要的内容,不愿考虑更多。他人观察你的时候,常常会借助“捷径”——比如各种偏见和假设。如果没有引发他们额外注意力的动机出现,大部分观察都将在第一个步骤结束对你的印象形成。
人们观察初次接触的人比如第一面相见的陌生人,会采取透视镜来观察对方。比如
对于具有信任透镜的观察者,采取什么方式取得对方的信任呢?
信任透镜即首先要确定你是否值得信任,会不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职业生涯、个人幸福安宁等构成威胁。观察者会在潜意识里快速从你的表现中弄清两个问题:你是敌人还是朋友?你有何意图?如果与对方相识相交是否具有“利我性”,即是否有利于自己。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希望给他人留下一个正面印象和看法,而这其实取决于一个人的温暖程度和个人能力。即越给人温暖的感觉,越能被人信任,个人能力越强的人也越能被人信任。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温暖程度且恰当展示自己的个人能力。
如果你看起来友善、忠诚或有同情心,对方会觉得你心怀善意;假如觉得你有所图,那你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则会被看成你能够实施敌对行动的证据。
如何提升自己的温暖程度?
(1)专注倾听。保持眼神交流、点头和微笑。从表情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的温暖,我记得以前去逛超市,看到一个又高又瘦的美女端着一个盘子,里面好像放着试吃品,最令我觉得温暖的是她的笑容特别甜,不得不惊叹一个人怎么可以笑的那么美,那么自然!
(2)表现同理心。关键是换位思考,尝试寻找双方的共性。比如对方喜欢看电影,可以说说最近看的好电影,分享下自己的观后感引起共鸣。
(3)首先信任别人。人与人之间是否被信任都是能够彼此感受到的,比如和他分享自己遇到过的困难、犯过的错误。学会示弱而不是逞强。说不定这样做能引起对方的同理心,从而拉近双方的距离。
如何恰当展示个人能力?
过于展示个人能力会让人觉得自傲,甚至遭到他人的“嫉妒”,所以很关键的是要把握一个度。
(1)显示你的意志力。表明你能抵抗各种诱惑和利益。
(2)适当谦虚。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表现得谦虚一些,别人在评估你的真实能力时,会额外增加一些估值。如果是自吹自擂的人,可能会降低他人的估值,甚至觉得你“可笑”,因为并没有观察你多么的“能力强悍”。
(3)适当摆出些有权势的姿态。需要恰如其分的掌握一个度。
(4)多强调你的潜力。潜力代表一种不确定性,当人的大脑遇到不确定性时,会下意识关注更多信息,付出更多思考,看看你的潜力有多大。
以上给人留下好印象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