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电影,最感人的地方大约莫过于两点:第一,有情人交汇的错位,一方的深情换来的是另一方等待或叹息;第二,命运悲剧基础上的至死不渝。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在白色情人节上映,其实并不是它所寓意的“情侣宣誓至死不渝”,只是一种爱情的错位和基于美好的情分。
这部电影引自于韩国的版权(对韩国的“抄袭”终于升级了一些,不再是那些嘻哈的综艺和选拔),进行了台湾式(更准确的中国式)的改编,就好比当年倒转的《无间风云》之于《无间道》。但无论怎么改编,这种改变都是东方式的深情,只是台湾版的调子更低一些,更有一种普通和现实生活感,当然,剧情上痕迹也比韩版更弱了一些,没有那么多的仪式感,镜头的强调和引导上,即使剧情的反转设计也更平和。
强烈建议:两版一起看一遍
01 情真,身份置换的错位
对于电影而言,如果从情节点安排来说,就像悉德·菲尔德所说,从“建置”到“对抗”再到“结局”,大致是1:2:1的比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身份的置换完全推动了这条电影线。一个“比”字基本就是三个结构转换节点。当然,其实这种身份的置换并不是为了“证明”谁更关心谁,而是每一次更深的体察“视角”将“相依为命”构建起来的朋友、恋人、亲人复杂关系更加感动,一包纸巾或许真得不够。
刘以豪饰演的K高中时父亲白血病去世,他母亲留下生活费后就抛弃他,然后他发现自己和父亲一样因为这种绝症随时可能会死;陈意涵饰演的Cream同样不幸,高中时爸爸妈妈出车祸,变成了孤儿。
“相依为命”成了他们自然在一起的最好理由,多年来同住一屋、同睡一张床,已经不再是未成年的他们的身份开始尴尬起来,虽然他们是生活事实上最好的朋友、家人,但彼此内心的深爱和对对方的期待,让相处变得都有安排和念想。K因为身体的原因,始终不向Cream表白,并希望让她找个好男人嫁了。而Cream在深知他的良苦用意后,假装不知,“演”完了这场的相遇,让他怀着“梦中的婚纱”安心上路。
试婚纱和排练婚礼,一场“弄假成真”,也是一种心愿的了结,结果不重要,那场仪式是多年后两种满足的交汇。
最悲伤的故事是,牙医杨佑贤(张书豪饰)在知道Cream不爱他,知道她的演戏情况下,依然选择了默声走完。他这么选择的合理性,大约就在于对延伸出来的那种干净、纯洁,如法国百合一样混在一起的感情的认同。而第三次“圣灵”关怀身份的置换,将人间的情谊推向了又一种高潮。
02 暖心,至常所以至恋的相遇
两版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在电影技术上,采用了大量亮色。我们再说一下韩版,姜哲奎(权相宇饰)一人在家时,被病痛折磨时也是到处可见的明媚阳光和干净简洁的室内设施。权相宇略带忧郁而清瘦的面容,也并无给人以生命将尽的忧虑之感,反倒是所能见到的“人之将死,其鸣也哀”的相处情谊。只是,加上了真情之上水到渠成的“爱情素”,完成从“朋友”与“恋人”及“家人”的身份转变,虽然后两种身份并没有成为伦理上的事实,但由于都在彼此的注目之下,比实现更吸引人。词人恩媛(李宝英饰)在电影层面“暗”的关心和电台制作人姜哲奎 “明”的付出,让悲伤决堤后成了爱的大海。
正是这种“明”和“暗”的,让牙医朱焕(李凡秀饰)出现来和恩媛在一起,让珍娜(李凡秀饰)来和姜哲奎进行一场生命末途的陪伴仪式。而牙医也目睹并参与了这一切。
台版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故事架构和韩版的基本一致,“催泪” “催哭”得呈现和效果也是同样。
那两场类似的“梦中的婚礼”,也一样的是“一场悲伤,一场人生”。
03 悲伤,得未曾有的一种宿命
“爱情的美梦中,背后是望着那个美梦的人,我们羡慕这种无疾而终的爱情”,毫无例外。
陈意涵和刘以豪并非名角,他们的出演反倒是更近了平常人,就像《谁先爱上他的》里,也没有名角,但无论是同性之恋、青春叛逆、生活琐碎、社会本相,都因为平民化而变得无比真实。
陈意涵坦言:“我百分之百信服了这个角色,我会拼了命把她演到最好。”信服,就意味着相信它在这个世界角落里的发生。也正因为相信,陈意涵和刘以豪的大量情感波动的饰演才毫无痕迹。Cream的“哭”与“笑”,K的“泪水”与“不舍”,牙医的“真知”与“默看”,构成情绪的递进与转变,让人动容。
就像主题曲《有一种悲伤》里那句 “有一种悲伤,是你的名字停留在我的过往”。因为看透“得未曾有”的命运,所以愿意这样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