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孩儿们无比热爱数学,对数学的兴趣由内而外,旷日持久。与一友说起,友曰:“两个原因,一可能是孩子们天资聪明,二可能是数学老师魅力无穷。”我惊呼,还有比这更恰切的归纳吗?
莫说孩儿们喜欢数学陈老师,连我也非常喜欢她,严爱相济,逻辑性强,干脆爽利,哪里像我这般婆婆妈妈,嘿嘿。遂想,如何借陈老师的东风,让他们爱乌及屋。几番思量,便思量出一招:“以数学的名义爱语文。”
要上《我的叔叔于勒》了,师傅几次解读,几次推进,几次上出不一样的文本体验和生命体验。好的文本永远都是笃静地躺在那里,任你打量,任你思索,任你挖掘,却永远思索不透,挖掘不完。备这课时,我亦想到人生起点,每个人的生命走向与他的人生起点密不可分。于是,我亦将“拨开重重迷雾 ,走进人物心灵”作为授课主线,决定沿用师傅的上法。
孩儿们课上预习,需要弄清楚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情节大意,需要弄清楚人物之间的某些联系。照着师傅的做法,用称呼作为切入,从“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入手,向文本前面追溯,让孩儿们寻找文中对于勒的那些称呼。孩儿们欢欣无比地找,边找边念叨。“流氓、法国老流氓、贼、讨饭的……”
孩儿们找出来以后,我故弄玄虚地说:“你们可否把所有的对于勒的称呼用数学图形标识出来?如果想用其他,也未尝不可。咱们班谁擅长绘画?”众曰:“徐翊铭!”于是翊铭在黑板上画,其他孩儿在本子上画。
不多时,一些孩儿完工。翊铭画的是x轴与y轴,横坐标轴是于勒的境遇之变,纵坐标轴是对他的称呼之变,用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具体展示。图象清晰,设计合理,美观大方。
我们班的“华罗庚”谢箫扬也是用横坐标轴和纵坐标轴来展示,但他的图象不是二次函数的图象,有那么长的一条什么线。他解释说:“当于勒落魄到极点的时候,对他最具污蔑性的称呼也就达到了极点。”我只听懂了这里,他还弄了个函数解析式,这次我听出来了,不是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其他同学异口同声:“是三次函数!”我的天,老迈的司老师只晓得二次函数,哪里还懂得三次函数啊!忙不迭地夸赞着,虽然老师不懂,但你们奇妙的思维让人赞叹!
童经皓大神是把所有的称呼堆叠在一起,看起来像讲究对称的图形,他解释得很是清爽,但就是简单的堆叠也要花费一番思量;吴哲也是用二次函数的图象阐释,他画得一清二楚,阐述得也明明白白。于勒在什么时候会遇到什么称呼,这些变化与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之变倒能联系起来。
女孩子们是用图形展示着于勒的称呼之变,思维或许单一一些,但对文本情节的把握都了熟于心。语文的目的达到了,这节课也不虚行。
一个暑假的内省,我不断告诫自己:“做一个能爱会爱的师者。”爱孩儿们的优点,也爱孩儿们的不足;爱喜欢语文的孩儿,更爱不喜欢语文的孩儿。悦纳一切不能直接带给自己显性收获的生活在场,悦纳所有孩儿对语文的不惊不喜。当悦纳变作反思的时候,就会在某条路径里寻到与孩儿们的对接点,关注他们的需求,在他们的需求里给他们看得见的爱。因为,爱的本质是尊重。
正是如此啊,就与孩儿们以数学的名义爱语文吧,说不定我这个数学渣渣也有脑洞大开的一天!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