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处于迷茫、焦虑的你一些鼓励和精神动力。
我是一名民航业工作者,职业赋予了我无数的环,曾经大学时期的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或许是因为当时有着无比坚毅的自我相信的精神,自我评估能够实现人生事业价值,总是气宇轩昂,敢拼敢干,但后来工作的事实远不在自己计划的范围之内。
工作以来,慢慢的体会到了学生时期所不能理解的成年社会人生活、工作状态:为什么成年社会人总是喜欢抱怨,负能量满满、为什么工作的人绝大多数不喜欢运动而中年油腻、为什么赚钱的快乐并没有体现在上班前的脸上等等。日常重复性的工作与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慢慢消磨了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失去了拼搏与奋斗的意志,每日目标模糊,惶惶不可终日。当失去自我相信的盾牌,包裹而来的妖魔便是焦虑和抑郁。我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名空壳少年。
生活绝不是电视剧,无人拥有超能力去处理生活上的各种难事,也没有人会在无比艰难的处境下救你于水火之中。人性的戏码每时每刻都在上演,让人难辨真假,难分善恶。错事、傻事轮番上阵,事实也是如此,唯有犯错之后才会成长,但这把双刃之剑也会将自己伤的遍体鳞伤,尤其是对于要强的选手,质疑自己的声音会越喊越大,直至突破下限,几经崩溃,最后自我放弃。做事提不起兴趣,精神耷拉,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耗自我精神元气,而患有现在年轻人普遍的焦虑、抑郁。
曾几何时,每天看似健康的我早已灵魂虚无,无支无柱,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件事本身也是没有意义的,只能说明自己还未找到自己认可的意义,而处于迷茫期。所以不必思考,静观花开花落、落叶归根的过程,自会明白、顿悟。
前段时间,疫情还未大面积爆发的时候,科室新来的小董相约吃饭,闲来无事的我便答应了。饭间闲聊之中,扯到了人生价值,以及此生最想干的事,理想归零的我突然说了句“想留下一些东西”,当时想着或许是一本书,也只有文字能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延续我的生命。但他却并没有理解我说的意思,笑着问“想留下什么东西呢,一套房还是一辆车”,显然他也只是奔着物质方向而去,我便没再多说什么。而吃完饭回来的我想想自己说过的话,突然发现并不一定要通过物质的形式体现,而我想拥有的是一份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
我们太过于将生活的一切归咎于事物本身,而忽视了精神意念对人的影响才是终生的,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意念枯竭,空有一身皮囊,得过且过,躺平度日又能躺到何时?
什么意念才是一个人的精气神呢?我想那是对未来的自信,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就会有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或许多一份从容与努力就会少一分畏惧与焦虑。如果没有方向,不如从小事着手,从每天保持自己外部形态的整洁开始,整理干净的居住环境,先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精神面貌,然后可有每天练练字,当发现自己的字体日益精进,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就会慢慢鼓励着你相信自己,如果外加定期的锻炼,或是跑步,多巴胺会让我们从内向外透露出不同的精气神,当然根据不同兴趣爱好可以有很多让自己变得更好的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