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遇到过许多表现“完美”的孩子,他们日常行为沉稳有礼,做事认真谨慎,与老师交往几乎能用近乎成年人的处事方式,落落大方,脸上还总能挂着谦和的笑容,与你见面讲事永远先问好再鞠躬,讲过事后先说谢谢再鞠躬离开,还不忘回头再问一句:老师,您看还有其他需要我注意的吗?
与这样的孩子打交道,那真是让你一百个放心,看着就打心眼里喜欢。
然而,我发现了问题。且细思恐极!
我突然觉得,我宁可让我的孩子浑身都是毛病,也不想让他们学习这样的孩子。
这孩子表现出了完全不是孩子的状态,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悲哀!
他如此地成熟,让你看不出任何孩子的样子,远远超出同龄人的表现,这正常吗?真的意味这个孩子修养比别人高吗?
到底怎么了?
唯一的解释是:他们用如此成人化的表现,如此完美让你绝对放心的表现,只有一个目的:自我保护,寻找一种安全感。这是长时间保护自己、适应环境训练而来,以至于他都不用刻意,就能表现得如此自然,自然得令人发指。
记得在我孩子一两岁时,我就强烈感受到,孩子特别特别会观察大人的表情,然后根据你的表情做出自己的判断,要么故意地大哭不止,故意地没事找事等等,以此起你的关注,他们在用另一种方法引起父母的关注,或叫转移父母的关注:用一种忙乎无比乖巧的表现方法来转移父母对自己缺点、不足的关注。这当然是大人强调的结果。
孩子从小被大人无意或者就是有意地训练出一种能力:用取悦大人的方式保护自己。
孩子每日耳濡目染,天天观察自己家庭的成年人的语气、表情、体态,他渐渐掌握了一种超强的应对办法:只要我如此如此地对待,他们就会欣赏我、赞美我,否则就会被训斥,甚至挨打!尤其是那种赞美、认可、夸奖,让自己一点叛逆心理都无法产生,让自己即使有一些新想法、小坏点子都不好意施展出来,否则就会破坏掉父母的这种好心情、好状态,如果自己一不小心做了些让父母心情不好的事情,那就会觉得自己太无耻了,太对不起父母了,真是一点点错都不敢犯,孩子内心形成了强烈的愧疚感。这本来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家庭道德教育!但一不小心,走向了虚伪。
孩子毕竟是孩子,不犯错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自己真的不能犯错,不然良心上过不去呀!怎么办?
孩子很快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掩饰!
掩饰不了呢?那就“谦卑”!
如此,
谁还能真心去指责、批评一个平时几乎让你看不出错误、不小心出了错误又那么谦卑的孩子呢!
自此,孩子成功地为自己建立起了完美的处世方法,并形成强大的意识习惯,从此表现得成熟、谨慎、稳重、有礼、谦卑,从不乱说话。而内心是什么样的?
我想起了一个比喻:如果一个木箱子上加了一把特别大的锁,紧紧地把木箱锁着,你猜木箱子里会装着什么,那一定是宝贝了!其实里面装了些驴粪蛋儿也未可知啊。
孩子就是这样给自己的真实内心装上了一把特别大的锁,紧紧地锁着真实的内心,让你窥看不出里面有什么,只让你感觉到这孩子好可靠!好靠谱!好成熟!好稳重!好谨慎!
好个屁!
你看他课堂上是那么的认真,坐得笔直,面带微笑地听你讲课。
你看他书写工工正正,连错误的涂改都那么的细致认真,让你觉得简直没有怎么涂改过。
你看他平时作业,做错的题从来都是把正确答案抄写到旁边,用红笔特别标注。
他的神情让你绝对不会怀疑,他其实根本没有理解。
他几乎从来不问你问题,不和你探讨某个知识的理解。
你也几乎很难发现他有什么不懂不会之处。他又不张嘴和你说话,又不问你问题,他表现那么好,你怎么能去注意到他是需要老师特别注意的人呢?
考试呢?说实话,这样的人日常也不会考得太差,成绩中不溜儿,平时讲的知识本来只要你认真听,课后认真复习,又怎么会太差呢?
不管怎样,他极成功地做到了一件绝对保护自己的事:不要让老师、父母太注意自己,不要让老师、父母发现自己有明显的弱点与不足——我可能没那么优秀,但我样子非常认真、非常努力、非常配合,简直完美。
然而,终于漏馅:当孩子进入了高三,需要对知识进行整合,进行深度理解与综合运用时,孩子应付不过来了,他的日常可以维持的成绩维持不了了,成绩直线下滑,以至于班里垫底了,老师惊呼:他怎么会这么差?一定是出了别的状况了吧?平时没觉得他有问题呀!开始真的关注他了。
还真吓一跳:日常讲解的基本的知识,他几乎全是似懂非懂,根本没有理解透,更不懂得知识间的联系与运用。知识一盘散沙、糊涂一片,毫无思维逻辑。感觉人人都已会的东西,他只理解个表面。
我真后悔,了解他太晚了,也很后悔为什么要了解他,以至拆穿了他。
好在,这个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决心做到不懂就问,不管多么低级的问题,只要不懂,就一定要问,一直问到真正懂为止!
孩子毕竟形成了某些优秀的素质,特别是关于好坏与良知的素养,并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真正消失,只要真心认识到并下定决心,孩子一定会真正走向那个完美的自我。这可能也与孩子的性格有关吧,同样类似的一个女生,则完全没有转变的意向。
无论怎样,我越来越喜欢那些平时不断暴露问题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