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原因,电影院至今未开,无法享受在影院里看大片的愉悦了,真遗憾。
说起电影,我最喜欢看美国电影,美国不愧为电影发源地,好莱坞出品过不少优秀电影,用我们官方的话来说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印象中最早看的一部美国电影叫《蝴蝶梦》,那时我好像刚上四年级,剧中那个面色苍白,表情麻木,行动诡秘,最后歇斯底里让人恐惧的管家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后来长大后才知这是美国悬疑片大导演希区柯克的作品,影片真是达到了令人惊悚的目的。
随着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美国影片越来越多,上学时喜欢看秀兰邓波儿的系列影片,那时她圆圆的脸,一头小卷毛,天真可爱聪明;《音乐之声》中那段在巍峨山峦抱拥下,家庭教师教六个孩子在碧绿草坪上演唱“123”的片段那么温馨和快乐;《乱世佳人》中演员费雯丽的美丽和克拉克盖博的风流倜傥令人着迷。参加工作后,看了《泰坦尼克号》,罗丝和杰克的爱情故事荡气回肠,尤其是电影主题歌《我心永恒》旋律优美,缠绵叵测,道出了恋人之间浓烈的爱慕和思念之情,令人动容。期间还流行过灾难片,像《十天》、《山崩地裂》、《冒险者的游戏》,场面宏大、创意突出、尤其是灾害来临之际,地动山摇,山崩地裂,仿佛末日来临,令镜头前的观众神经紧绷,恐惧不已。同时不得不惊叹于美国电影制作人员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创新力。
最近看了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克莱默夫妇》,这部影片拍摄于70年代,反映了美国普通夫妇的感情生活,再现了之前终日忙于工作忽略家庭的父亲在妻子离家后从最初手足无措的照顾孩子到井井有条处理家务和父子情深相依为命的过程,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影片中我发现美国家庭的吃穿住行跟现在差距并不大,而回想那时的中国还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中,特别是其中主人公使用天然气的细节让我想到我国在90年代才在城市推广,现在还未普及到农村地区,我们和美国的差距有多大,怪不得人家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通过电影拓宽了视野,引发了一些思考。
美国电影场面华丽,动作夸张,人物语言幽默,情节曲折劲爆并且不拖泥带水,人物形象乐观向上,勇敢机智,富于正义感,如超人、蜘蛛侠、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约翰米勒上尉等,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没有教化的语言,没有刻板的形象,引发观众对人物的无限崇敬和迷恋。
希望中国电影借鉴好莱坞电影制作精华,取长补短,去除制约电影发展的思想桎梏,拍出引人入胜,风靡世界的电影,这也是传播中国文化,影响世界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