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中30亚梅连续分享153天20220119周三
小组微咨询
本周第一场 总42场(18+3+20)
约练角色:来访者
咨询师一如既往的老练沉稳,流程清晰,问了两个特别精彩的问题。
“你为了做好咨询师,有过哪些努力?”一下子就把我带回到学习焦点以来点点滴滴的瞬间,学着听,学着写,学着说,学着练,一路这样走来。扩大白,寻找成功经验。
“你准备如何掌握这些问句?”特别聚焦解决,特别直击深处,让你不得不面对现实,去思考,去努力,方向有了,你将以何种姿势跨出你的第一条腿?
S老师第二次做我的咨询师了,越来越成熟。能见证我们的成长,真好。
本周第二场 总43场(18+4+20)
约练角色:咨询师
角色期待
保密设置
时间设置
S老师,您今天想聊点啥呢?
如果明天一觉醒来,是您所期待的****的景象,你觉得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能具体说说看吗?
听起来很温馨很温暖,是怎么做到的呢?
听起来孩子从不愿意到愿意,是这样吗?**做了什么呢?
接下来您有什么思考呢?
您那么爱学习,除了**原因,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吗?您从学习中得到了什么了吗?是因为这样,所以希望孩子也能拥有我们的收获和体会吗?
谈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时间的关系,今天先聊到这里可以吗?如果可以的话,可以为今天的咨询做个小结吗?
没有应该,只有难得。难得孩子愿意接纳我们,难得家人愿意引领我们,难得我们愿意付出努力。
今天的难得:
1 与之前的群友通过了个长电话。
他的孩子还小,十二三岁,住院治疗,也曾有过严重的副作用,每分钟心跳150下,孩子被迫躺平也任由家长带着治疗,家长走访4个地方9间医院,自学相关药理知识。孩子目前仍坚持门诊治疗,高压氧舱,也能步行前进个一百多米,更主要的是认知有较大变化,认识并认可父母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这一年他最大的感受是,孩子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俗的来讲是“大脑生病了”,寻求医学的帮助是一定和必须的。但是,受限于时间等因素,医生对孩子的了解程度是不及家乡的,家长需要增强自身医学知识储备。精神类药物的特殊性在于千人千面,起效较慢,不能骤停,能简单不要复杂,关注睡眠。商量着办。谢谢他的分享,我看到了一位为了孩子不停努力不断尝试的父亲,真的很了不起。也很感谢他愿意与我分享他的宝贵经验。愿他及孩子越来越好。
2学期扫尾中,上午有监考,另外还要完成集体机阅工作。完成的很好,没有拖大家后腿。有自己的抓取关键词的阅卷思路,速度就提上去了。
3早上叙事小组复盘,晚上小组box练习。
叙事复盘中分享了自己对于督导的理解。
林博士课程中有两次提及督导。
第一个部分,涉及到咨询师的成长。初阶➡进阶➡高阶,不同阶段,需求不同,关注的点也不同。专业成长需要积累,需要沉下心来。
第二个部分涉及督导的概念及具体五大流程。
具体内容我已在昨天的分享中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Box1-4何谓倾听?
打断让我们不舒服,因为没有被认真对待。
如何做好倾听,地面可借助非言语形式:点头微笑嗯。线上回应时,语音语调语速是我们要注意的。
回应围绕讲述的关键信息,我们的出发点是“关注人的感受”。
可参考具体技术:
一般性回应:并不特别明确的说话内容,如“嗯哼,好,点头”,适用于晤谈大多时候。明确性回应:某一特定时刻,咨询师紧接着当事人所说的内容而发言。适用于特定时刻。
1-5 SFBT对话的态度
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言语形式,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指责带来对抗,注意力容易从内容走向感受,想反,带着尊重去交流,用软化的语言去交流,对方也会愿意进行交流交流,愿意站在他人立场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