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色归读 侵权必究,授权转载见文尾。
说到春秋战国史,一句话大体可概括:“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时代伴随着周天子的势力逐步衰弱,周室原来分封的诸侯群雄并起,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历史上就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无论哪种说法,齐国的第十五代国君——齐桓公都是当之无愧的春秋首霸。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是齐僖公最小的儿子(老爹齐僖公生下三个儿子分别是公子诸儿、公子纠、公子小白)。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何况姜小白一落地就生在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 所以齐桓公一辈子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刻明显要比普通老百姓多。
首先,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差点被他的异母哥哥(也就是后来的齐襄公)给杀死。齐襄公姜诸儿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无道、暴戾昏聩的国君。他在老子齐僖公去世后掌权,为所欲为,嗜杀成性。
光拣他大的恶行来说:齐襄公与异母妹妹文姜乱伦私通,被妹夫鲁国国君鲁桓公发觉后,他指使心腹力士公子彭生将鲁桓公灌醉勒死;接着为平复这么大的齐鲁国际外交丑闻他又杀了公子彭生灭口。
因外甥卫惠公(小诸侯国卫国国君)勾结齐襄公的另一妹妹宣姜(卫惠公老妈)凭借阴谋即位,没多久被不服气的卫国左、右二公子驱逐,齐襄公派兵诛杀了卫国的左、右二公子。
齐襄公与郑国国君郑子亹[wěi]会盟时因为对方年少时曾经冲撞过自己,这次会面没有当面道歉,就埋伏甲士砍杀了郑子亹,并将其带来的郑国大臣高渠弥五马分尸。
由此可见世上就没有姜诸儿这愣头青哥们不敢做的事情,杀人家国君、王子、大臣,从国内杀到国外,杀杀杀!即位多年仍然没有继承人而又残暴、任性、多疑的齐襄公随时都会把屠刀伸向他的异母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这两个敏感角色。
只是由于他们的师傅管仲、鲍叔牙是人中龙凤,早就对齐襄公治下的齐国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有充分的应对预案,事发前就带着各自的弟子逃之夭夭,让后来的齐桓公捡得了一条命。
后来齐桓公姜小白与哥哥姜纠(公子纠)争夺齐国国君之位时又险些被公子纠的师傅管仲用箭射死。齐襄公姜诸儿由于倒行逆施、无人君之德,不久在内乱中被齐国贵族弑杀,篡位的堂兄弟公孙无知也很快被诛杀。
眼看齐国国内出现权力真空,逃往莒国的姜小白和逃往鲁国的姜纠本来是一边避难一边窥视齐国国内的动静。绝好的机会来临,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集团都赶忙借兵回国争夺国君之位。这时姜小白的师傅鲍叔牙和姜纠的师傅管仲也赤膊上阵了。
由于莒国离齐国近(当初鲍叔牙选择避难地时就有所考虑),管仲怕鲍叔牙、姜小白一行会先回国继位,便分兵亲自领军前去必经道路潜伏,截杀姜小白。管仲还真截到了他们,箭术不凡的管仲毫不犹豫一箭射中姜小白,遗憾的是他命不该绝,正中姜小白身上的铜制衣带钩。
姜小白急中生智,惨叫一声仰面躺下,并咬破舌头让鲜血喷涌满面,骗过了大喜过望的管仲。保护公子纠回国即位的鲁军由此放慢了进军的速度,鲍叔牙和姜小白却日夜兼程直入临淄,姜小白抢先即位成为齐桓公。他又一次大难不死,还把管仲这个本事绝顶的敌人转化成自己的相国和仲父,看来后福难免。
齐桓公在管仲的谋划下,对内政、经济、军事都进行了全方位、有效的改革,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南征蛮楚、北伐山戎”,他很快坐上春秋第一霸主的宝座。
不过一阵子太顺利接着就容易摔跟头,这不,齐桓公及其手下大队人马差点就因为迷路被困死沙漠,全军覆没。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国因被附近的山戎部落打败,派使者来向盟主老大齐桓公求救。敢捋虎须,这还得了?齐桓公亲率大军去救燕国。结果山戎洗劫一空后望风而逃。齐燕联军一直向北追赶。没想到他们被敌人引进了一个象大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浩瀚沙漠,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路。
幸亏管仲急中生智,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放开缰绳让它们自由行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着人马出了迷谷,终于没有困死齐桓公。
躲过了三劫,看来齐桓公是吉人自有天相,有点诗圣杜甫所说“龙种自与常人殊”的意思。此后多年齐桓公顺风顺水,国家大政也是垂拱而治,春秋首霸的盟主声威深入人心。
谁都认为他会四平八稳,善始善终。人老了容易骄傲和昏聩,特别是威风坐大了一辈子的齐桓公,晚年却跌了个天大的跤,最终让齐国内乱不已,国力大衰失去霸主地位。
原来齐桓公时期齐国朝堂之上一直有几个很受他宠幸的奸佞小人,他们是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看看他们是如何讨好齐桓公的?
一次,齐桓公与大臣开玩笑说他这一辈子啥好东西都吃过,现在就想尝尝人肉是什么味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的厨师易牙就悄悄杀了他自己4岁的儿子精心烹煮成肉汤给齐桓公食用,以讨主子的欢心。
内侍竖刁为了接近、效忠齐桓公,自己阉割成为宦官侍奉他的日常生活;常之巫善于装神弄鬼,驱病祛邪,很能迷惑齐桓公。
卫公子开方(又名启方)本来是卫国国君卫懿公(就是史上痴迷养鹤,最后玩鹤丧国丢命的那位仁兄)的庶出长子,卫开方本来是他老子为讨好霸主齐桓公送来做人质的,结果受到齐桓公宠幸而在齐国当官,他对齐桓公姜小白表面上忠心耿耿,十五年不回家,即使父母去世也不回国奔丧。
就这几个活宝把齐桓公迷得团团转,早年齐国的“桓管五杰”(管仲、鲍叔牙、公孙隰朋、宾须无、宁戚)等人在世时,还能对齐桓公有所规劝和制约,刚直不阿的鲍叔牙曾经就以驱逐这几个人为条件,才肯继任齐相;管仲在世时也苦口婆心劝导过齐桓公,甚至病重谢世之前还专门进谏,逐个分析这几个奸佞的品行。
管仲说:“易牙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对君王又会有什么爱心呢?”;“所有人的一生下来都是爱惜自己的身体。竖刁对自己的身体都忍心残害,对君王不会有什么爱心!”;“生死有命,灾病无常,大王不听任命运,固守其本来的常道,而只是依赖常之巫,那么他将因此而骄横跋扈,无所不为!”;“人的天性哪有不热爱自己的父亲啊?卫开方父亲死了都忍心不回去奔丧,对君王的爱心有水分”。
仲父的恳切言辞和入情入理的分析暂时打动了齐桓公,他一度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这几个小人。管仲死后,鲍叔牙的抵制也让齐桓公一段时间远离他们的蛊惑。
遗憾的是齐桓公进入老年后进取心不足,革命意志衰退,就如同三国的蜀后主刘禅离不开阉竖黄皓一样,离开了这几人齐桓公觉得食不甘味,睡不安寝,他终于又把这几个人重新召回来陪伴自己,搞得勉强接任相国的鲍叔牙不久就抑郁而终。
没有权威重臣的刮噪和羁绊,晚年的齐桓公对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开方几个佞臣宠幸有加。几年后,宫中治理开始松散,朝堂国事日益弛废。朝政大权尽落入这几个奸人之手。
随着齐桓公年事已高,他必须面对立储之事。齐桓公当初与管仲商定后已经立公子昭为太子,易牙、竖刁、卫开方等人却极力密谋更立齐桓公大儿子公子无亏为太子。
后来齐桓公生病,竖刁、易牙、常之巫等人互相勾结,一起作乱。他们矫托王命关闭王宫大门,并用高墙围起,不准大臣和齐桓公诸子入宫探视,隔断了宫中同外界的联系 ,只留一个小洞,桓公饮食,全靠小太监从洞里送入。
随着齐桓公病越来越重,竖刁授意太监很快连饭也不送了,想喝一口水也得不到,桓公意识到这些小人的阴谋后用衣袖蒙脸,在饥渴中悲惨死去。桓公被活活饿死以后,易牙、竖刁等秘不发丧,并对聚集宫门口的朝廷官员大开杀戒。
由于这伙小人更立长公子无亏即位,其他四个公子(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不服,争相占据了左宫、右宫及其他重要据点,各率党羽相互攻打,争夺君位,齐国一片混乱,第六个儿子公子雍由于不在京城没有参与争斗。
直到齐桓公死去67天后才在老臣的建议下发丧,其时,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多天,腐烂不堪,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虫蛆爬满户外,尸臭熏天。齐国在经历这场动乱之后 ,国力大衰,政局动荡,齐国霸业随之衰落。
齐桓公本是一代雄杰,在贤相管仲和鲍叔牙等“桓管五杰”的辅佐下,成为春秋时期各诸侯的首霸。但是他本人其实天分不高,老早管仲就当着鲍叔牙的面点评公子小白不如公子纠聪明。晚年更加贪恋女色,他有六个儿子,均从庶出,也都有资格继承王位,所以后来大打出手。
此外,据《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载,齐桓公还有七个儿子去楚国做了大夫,大约都是普通宫娥所生,没什么背景和实力来争夺储位,干脆走得远远的。他的儿子多得不得了,甚至史载他送了一个儿子给为自己净身的宠臣竖刁,后改姓为公子刁,竖刁死后其子隐居在齐国,由此可见齐桓公对女色之用情。
齐桓公随着年事渐高,革命意志衰退,宠妾用奸,起用佞臣,贤臣渐逝,小人拱卫。逐步失去了对政权的控制,最后甚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与一批伪善小人的“虎口”,本人也不得善终,死得异常凄惨,一代英主落此狼狈下场几千年来一直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如果您还满意,请顺便给我这篇参赛文章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