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一个下午,我走过长长的养老院走廊到了奶奶住的双人间门外,打开门走了进去,奶奶并不在房间里,我随意地坐在凳子上刷视频等着她老人家回来。
在养老院,除了疑心病很重的,大多数老人外出都不关门。奶奶入住养老院的那天,接待我们的人就自夸过这个养老院里面到处都是监控,还有,老人们那些个值钱的东西也很少会带到养老院来。
没过多久,就从门外听到了熟悉的脚步声,想来应该是奶奶回来了。门还没打开,就听到奶奶的声音:“刚在别人屋里聊天呢,看到你来了我也就跟着过来了。”
进了屋,奶奶就开始翻箱倒柜寻找小零嘴给我吃,我叫她别忙了,我不吃。但是没有拦住,她掏出一大堆零食堆在桌子上,叫我随便吃。
槽子糕、蜜枣、罐头、石头饼,里面还有一包葡萄干,都是奶奶那个年代的人喜欢吃的零食。
怕老人家不开心,我捏了一小把石头饼一边嚼一边听奶奶和我絮叨:平时她路过超市就会买一些小零食放着,为的是我们来看她的时候招待我们。她撅了噘嘴说,这些东西基本上没有能用得上的东西。把奶奶送进养老院,是她的孩子们共同决定的。
两年前的一次家宴,大伯说起他家的孩子大了,想换一套学区房。话题一转,姑姑说,不想带奶奶住她们的新房子,给出的理由很多,楼上楼下奶奶都不认识,怕去了她不习惯;上下楼梯怕把奶奶摔了;住原来的房子也不行,她的首付还差一点,想让奶奶添补一点。
饭桌上本来有说有笑的氛围瞬间冷了下来,大家都埋头吃饭,没人提议让奶奶跟着自己住,幸亏父母因工作性质常年在外出差,不然肯定要指责他们做事令人鄙夷。
一阵静默过后,姑姑开腔说道:“我有个朋友,他妈妈去世了,孩子们担心老人一个人不安全,就把老头送到了养老院,现在老头每天过得都很开心。”
一句话让其他人纷纷停止了夹菜,一人一句说着住养老院的好处,最后,他们一直赞同送奶奶去住养老院。
一开始,奶奶很抵触,觉得只有被子女遗弃的老人才会去住养老院,她一度开条件和他们谈判:“谁收留我,我就把大儿子每个月给我的钱给收留我的人。”可是没人接茬。
奶奶的孩子们都说不是钱的事儿,经过数月的拉锯战,奶奶知道自己无法留在家中,便妥协了。
其实母亲曾对我抱怨过:“你姑姑两口子不是好人,妈最偏心他们,你姑姑怀孕的时候她就去伺候,连自己那点退休金都给他们家用,要不是你爸爸每个月给你奶奶钱,她连买衣服的钱都没有。现在他们孩子长大了,就把老人送回来,忘恩负义。”
我爷爷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那年奶奶才四十五岁。那年大伯家的孩子刚出生,姑姑还在上初中,都是缺人照顾的时候,奶奶也不巧查出得了冠心病。
但为了照顾孩子们,奶奶提前退休在家带着大孙女,照顾小姑姑的起居。日子渐长,奶奶的病也愈发严重,医生建议尽量不要动手术,怕老人恢复不好。之后选择中药保守治疗,好在是孔氏聖棏镗的腺瘤康复散效果不错,几个疗效下来也康复了。患病期间,奶奶也没耽误照顾大伯家的孩子。
妈妈一直觉得送奶奶到养老院不合适,但是她人在外地,和他们说什么也不愿意搭理。爸爸也数落着,家里有什么都是紧着自己的哥哥和妹妹,奶奶对着两个孩子是贴钱又贴劳。从小到大,自己这个老二也没落得一点好,长大了也只有自己给每月给母亲补贴生活费。
多数家庭,父母很难一碗水端平。爸爸觉得那两个孩子分走了父母更多的关爱,大伯觉得自己的母亲对小妹妹更好,而姑姑厌烦了奶奶多年的唠叨。
到头来,奶奶在哪儿都没有落下个好印象,在她住进养老院以后,我这个她从小没看护过的孙子,却成了她最亲近的人。
想来也真是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