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可以说是在一定时期内对一个家庭影响最大的事情,有人说每一次的高考都是千万家庭共同付出多年刻苦努力的“押注”,这种全力以赴“押注”的结果要么是被理想学府录取之后的狂欢,要么就是落榜之后全家郁郁叹息。
当然,古人说大道五十,但以天地之力也不过只能勉强衍生个四十九来,凡事总有“一线生机”遁走。高考“押注”的结果自然也就并不是绝对仅有两种,除开录取和落榜两种结果之外,还有“破格录取”这“一线生机”。
但这“一线生机”古人之所以用一个“遁”字形容,就是因为太过罕有极少能被抓住,所以,高考史数十年来能享有这“一线生机”的学子可谓凤毛麟角矣,但真正抓住了这极易“遁走”的“破格录取”之生机的,大多又都成了各界精英娇子。
在文化艺术界里就有两个这样的天选之子,他们一个在高考的时候英语只写了十二个汉字交了张白卷,一个作文也只写出来二十八个字,本以为都只能去面对落榜的苦楚,却没想到校长看过之后拍板破格录取了他们,最后这两个学生都成了文艺界的翘楚。
许多大咖名人一直在文化和制度的框架之内试图对高考进行思考和探讨,由于关乎到未来人才的建设培养,这种思考好探讨的范围也由教育界扩大到所有具有社会责任心的名人都能参与,艺术界就曾出过一位言语特犀利的高考点评达人——陈丹青。
很多人都对陈丹青关于教育的各种辛辣观点记忆尤深,但少有人知的是他却是一个实打实享受过高考“福利”的幸运儿。陈丹青年少时遇到“时代良机”,被欢欢喜喜地安排到苏北乡下光荣劳动,熬到二十五岁才迎来高考,兴高采烈地走进考场才发现自己只能一脸懵——要考英语。
很难想象从未学过ABC的陈丹青面对一张英语试卷时内心是何等的澎湃,也许是沮丧也许是愤怒,总之,他交了一张等同于白卷的“答卷”——英语试卷上他一个ABC也没写,反而是写了十二个汉字就交了上去(见上图),这十二个字就是坦诚自己只能交白卷的理由:我没学过ABC啊,你要考我就只能交白卷了。
陈丹青的这张白卷就是后来闻名艺术界的“英语白卷十二字”(见上图),文艺界至今都对陈丹青当年用十二个汉字应付英语考试一事津津乐道,而陈丹青则是艺术界有名的“白卷状元”。当年他由于美术功底扎实出众而被考官“不拘一格”招收,顺利被美院录取最终才造就了今天功成名就的陈丹青。
那另外一个被破格录取的文化名人就比陈丹青更有名了,他就是现代大诗人臧克家。臧克家当时参加的考试其实还不能算是今天的“高考”,但考试意义也和今天的“高考”很是接近,因为臧克家偏科严重也差点儿没法上大学。
当然,大家可想象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文科肯定是厉害的,臧克家的数学考试就妥妥地背回了一个鸭蛋,但难以想象的是他的作文却也只写出了二十八个字而已!(二十八字作文全文见上图)然而,就是这么二十八个字的作文,反而让校长看了之后也把他给破格录取了,原因就在于这个二十八字的作文写得实在太牛了!
陈丹青和臧克家的高考经历可以说是罕有的“高考神话”,但这种“神话”实则是建立在他们在各自领域的过人才华基础之上,如果陈丹青没有出众的美术专业功底,如果臧克家没有能瞬间打动校长的文采智慧,想必当初也是没有办法抓住“破格录取”这一机遇的。
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高考神话”的存在,所有的破格录取其实都是基于自身超于常人的能力发挥,相信每一个坐进考场的学子也都明白,唯有锤炼自身才能缔造自己的“高考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