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打车,师傅找不到路还抱怨我,我经常因为悲悯之心,想想师傅的生活也不容易,于是不投诉他;经常午饭,随地找家店就解决,自我安慰“生活就是要随意”,你吃这个饭仅仅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更别说美食带来的幸福感了;有时候,早上起太晚,随便拿件衣服就套上去,自己都觉得丑到连办公室的门都不敢走出去……
也许这个时候,常常自我安慰:生活就是要随意,生活就是要这样放浪不羁,何必太较真。然后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受到很大的震撼,你的将就会破坏你生活的品味,未来你的生活包括你的工作只会一败涂地。
这么多年,《我不是一本型录》是让我拍案叫好的书之一,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冲击了我的价值观和理念。本书确实有很多老掉牙的观点,也跟你在过去的读的那些自媒体文章观点也没有多大的差别。
“生活美学这种东西,或是每个人的生活品味,它的发展或是敏感度的养成,可以是无所不在”。
而这本书的绝妙之处在,许舜英大大能够从生活细节、时尚、国家来讲讲关于“生活美学”和品味的重要性。
在宏观美学上,许舜英和包益民尤其忧虑台湾的城市建设毫无美感,整个地区都没有一个可以上得了国际舞台的设计师,然而政府依旧毫无作为。而新加坡很早就意识到这个,“新加坡和文化创意生产关系,开始从税法、举办很多创意研讨会做起,米兰家具展,新加坡力捧四个设计师,一年不用几亿就可以培养出来设计师,全世界都会对新加坡有更正面的看法。”
百货大楼的设计千篇一律,有千篇一律的柜台,负一楼大多数是进口超市,请问去A百货大楼跟B有区别吗?这样如何能够吸引人流,包括旅游人群,如何建立城市的品牌。
“我特别担心,如果外国的朋友来台湾,不出三天就会露馅,整个城市太糟糕。”
“政府为什么不去找扎哈.哈迪德(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解构设计师)盖一座小小的庭院,找盖里(多伦多建造师)做一些家具?像六本木丘找来10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做的一些椅子,光是杂志报道就让六本木丘登不完。”
如果你去过日本,去过六本木新城,你就会在读这本书时找到“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六本木丘是一个有山丘的地区,原本街道狭窄,拥挤,每日就是乱糟糟的城区。历经17年的改造,并且找来了美国的顶级的设计事务所包括捷得(the Jerde Partnership),KPF等多家设计公司联合完成。在那里你能够感受到“都市与文化、艺术的结合”,写字楼、美术馆、精品店,更多的绿化及休憩空间,这才是真正的都市生活。在国内大都市的CBD,全都是千篇一律的格子楼,顶多有一个千篇一律的百货大楼。而我的生活的城市更是如此,整个园区,三十几栋高楼大厦,全部要靠大厦的名字你才能区分开来,更别说里面了,千篇一律的内格设计,有时候就连大厦的颜色都一样。
而品味的养成,不是在大量地阅读,也不是在大量的参加各种讲座、展览会、时装秀,而是在于“生活美学”。
“每个品牌、每个产品都有设计哲学”,我们是否能够从生活中去找到去思考它们的美、它们的体贴,如果没有,我们就应该来思考,怎样去做会更好?
如果打车平台的师傅问一句“小妹,你想听什么音乐”,好过下车时他说“小妹,麻烦给我打五星哈”。如果你用这样的美学来建设你的品牌,好过亏损几个亿来打价格战。当然市场资本最大,最后你确实亏损了几个亿垄断了市场,那又怎样,没有用户认为你是一个特别棒的品牌,只是大家的无可奈何而已。
“台湾很多航空公司的商务舱,是允许经济舱的人走动的,于是台湾的精英阶层再也不买商务舱了”“英航很成功的地方,他们提供给客人的汤匙是很适中的温度”,只有具有好品味的人才能服务好你的客户,做好你的品牌,无论你的产品是一个小肥皂、还是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甚至是一个城市。
从吃饭、家里的摆设、穿衣到指甲,到体验出行、旅游,感受一下政府设计道路的哲学,抱怨和思考一下如何公交车站高峰等车的问题。不要再将就你的生活,精致的生活,并不会提高你的成本,也不仅仅只是使得你的心情愉悦,而是能够提高你的品味,你的品味决定着你未来的生活及工作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