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话剧导演作品。最初得构想是拍成电影,但由于时间关系,先排成了话剧,获得很好的反响,杭州去年有话剧上映过。同一套班子去拍成电影,受众面拓宽了,但也没有脱离话剧表现形式,脱离了电影表现手法,不像电影,有点可惜。但这依然是一个非常棒的故事,导演想探讨知识分子的人性和底线,但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会有同感。大部分时候我们也觉得自己是理想有情怀的人,但如何实现理想和情怀?如果通过不断降低底线和打破原则,理想还是那个理想么?情怀真的没变么?理想不同于信仰,信仰是支撑着你不断克服和控制人性的阴暗和外在的引诱,坚持原则和底线,实现理想的内在支撑,这在当代,是一个很可以去探讨的问题,导演提出,“没有信仰,不可能有更高的情怀和自我牺牲的精神”。那么一定会有人问,我要情怀和牺牲精神干嘛?我只要活得好,有钱就行。我也曾问过这样的问题,信仰有何意义?或者坚持所谓不合世事的原则有用吗?我自我回答一下:有钱后,人更需要信仰的支撑,来敌对钱唤醒的人性和阴暗。很有些人在暴富后,又在很短的时间里重新陷于贫困,有些人在有钱后,得上了“富贵病”“穷的只剩下钱”,或者富不过三代,不肖子孙过着糜烂的生活。或者这时信仰是有点用的,信仰是穷人的画饼充饥,是富人的精神构建。我想,这个时代“信仰”的缺失,终究会随着物质的不断满足而消失。但我的逻辑还是很有漏洞的,不完美的。但另一方面,正是不完美才构成千姿百态的世界,还请大家指正。
文字的底线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