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1 家庭教育之自尊和自卑

自卑是自我感觉中的一种,而自我感觉是看待自己的方式,就是平时常说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自卑是自尊心较低的表现形式,它的自我感觉是没有自信,容易焦虑、紧张,不断放大自己的缺点,所思所想比较负面;外在的表现,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处处低人一等,得失心很重,患得患失,凡事总往坏处想,总给自己压力。

每个人都有尊严,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一个自尊心正常的人,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人,能够被人们接纳、关爱,值得被别人尊重,同时也能够接受自己的缺点、不足。

生长过程中,自尊心从2岁左右开始发展初级阶段,大约5岁就与成人类似,它的塑造、培养对未来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长大后的行为都受到小时候成长环境的影响,而生活又与自我感觉息息相关,当孩子从小就认为自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人,他们就会自信,勇于承担责任,会真诚地关爱别人;愿意与别人合作,能够以健康、正面的态度与家人、朋友、同事相处。


当下,父母对孩子的教养大多集中于学业与成绩上,所做的辛劳只为考试/升学而努力,极少了解或意识到自我感觉的重要性,往往忽视了孩子自我感觉的建立。没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无法全面认识自己,造成自尊心向两极化发展:

1 自尊心太强

总是争强好胜,不肯认输;即使犯了错误,也不肯承认;好面子,不能接受批评。

2  自尊心低——自卑

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合群,无法交朋友,充满失败和不安全感。

要给孩子健康的自我感觉,形成正常的自尊心,关键要素:

1  让孩子感觉到被接纳,获得父母的肯定

支持孩子、鼓励孩子,让他们知道爸爸妈妈都爱他、关心他,是大家喜欢的孩子。

2  肯定孩子的能力

不仅仅是学习能力,还包括其他生活技巧与能力,相信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良好的自我感觉才能塑造正常的自尊心,才会相信自己的生活能力,并且生活得很有价值。它的养成与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